今天正坐在水邊,吃著瓜果、喝著蜜水,聽梁芬說京城的新鮮事:“還是王、李兩家,又鬧起來了……”
話到一半,桓琚駕崩的消息傳來了。
幾隻碗同時掉了下來,梁玉道:“以後他們兩家那點事就不算鬧了。”
劉夫人有經驗:“小娘子們閉緊門戶,不要出去了,就在觀里為聖人做法事,鐘敲起來。咱們回去,得進宮舉哀的。”她們婆媳三代,論起來也都夠格去宮裡哭喪的,須得趕緊回去準備,身上的彩衣、首飾都不適宜了。
三人匆匆登車回去,此時自家換裝、禁娛樂等都已是應有之義,不消多費心思,所可慮者,乃是新君登基之後的一系列變故。
劉夫人匆匆地道:“聖人去了,諡號、廟號先要爭一爭。還有官員的調度,一朝天子一朝臣。其次……唉,我都能想得到了,聖人還沒有皇后呀。”說完,看了梁玉一眼。
梁玉低聲道:“這事躲不過的,難道我們要反對?”
“這倒不至於,不過營造山陵,林林總總,麻煩事總是不少的。”
三人一邊說,一邊換完了衣裳,就等排隊入宮去哭靈。劉夫人問梁玉:“事先一點消息也沒有嗎?”
梁玉搖一搖頭,神色凝重:“沒有。太突然了。”桓琚之前氣得吐血那一場,如果立時死了,倒不叫人覺得突然,緩一緩又死了,居然叫人覺得難以接受。梁玉摸摸胸口,心道:【人心真是奇怪,我居然難過了起來。明明之前很擔心他年老亂命,很擔心他總說三郎不頂事。】
一行人登車,到了宮門下車,排著次序進宮。【一切秩序井然,聖人稱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了,對三郎也是盡心維護的。他對我們家,他確實維護我們良多。】
對未來的憂慮消除了之後,取而代之的是遲半拍的悲慟。梁玉越想越覺得桓琚是個不錯的人,還沒到靈前就流下了眼淚。左右儘是啜泣之聲。舉哀也分個時刻,到了時刻,有司儀發話,眾人一起哭出聲來。還有節奏,哭個幾聲,再一聲命令,一齊收聲。還沒到舉哀的時候,梁玉已經先哭了,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哭。
待人齊了排好了隊,才是正式的哭。哭完一道,即有宮人穿梭其間,給年長者餵水之類,以防有慘事發生。梁玉擦擦眼淚,即被一個相熟的小宮女走了過來:“三姨,娘子有請。”
太子妃在名單里記了幾個要特殊照顧的人,晉國大長公主身份顯貴,南氏是太子外祖母,此外還有梁玉,太子妃還記得她有身孕,這幾個是絕不能出差錯的。又有幾位宗室長者、執政的夫人。梁玉扶著小宮女的手,到了偏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