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太以前住慕尚青家臨街,和周蘭心不熟,不過找她做過衣服,她挺喜歡慕尚青這孩子,看起來文質彬彬,見人還總是阿姨姐姐地叫,她還給他塞過自家做的年糕。
蔡老太以前在花謝庭小餐館打工,老闆是她遠房親戚,她相當於是友情幫忙,順便賺點生活費。
周蘭心和慕尚青,幾乎沒到飯館裡吃過飯,蔡老太知道他家窮,即使在花謝庭低到要國家補貼的生活水平中,他家還是算出類拔萃,可謂是窮出了水平和特色。
蔡老太丟垃圾時,見過慕尚青被欺負,那些孩子,比他大不小多少,有的還沒他高,就敢往他身上吐口水,他長得好,成績好,又有禮貌,按理說應該討人喜歡,但因為不合群,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野,不說髒話不打架,於是成為了異類,被欺負的對象。
按理說其他家長,應該以慕尚青為榜樣,教訓自家崽時,會提一句「你看看人家尚青,學習好,懂禮貌,你再看看你,跟從垃圾堆里長的一樣」。
但他們沒有,因為周蘭心省吃儉用,把慕尚青送去了市小學、中學,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於是大人心中有了芥蒂,大家要窮一起窮,要喪一起喪,你怎麼還享受與眾不同的東西,起步和咱不一樣了呢?
於是慕尚青再好,再優秀,在大人眼裡,那是學校教得好,老師帶得好,他們如果把孩子送到市小學、中學,孩子也會一樣優秀,但他們沒那個精力和閒錢,自己都活得艱難,哪有心情管孩子,又不是吃飽了撐的!
孩子們欺負慕尚青,大人們心裡有數,不過沒吱聲,還有點解氣,忍不住想,說讓你和咱不一樣呢?你有本事讀好的學校,那你有本事直接搬到城裡,別和咱們這群窮鬼做街坊鄰居呀,抬頭不見低頭見,見著心煩。
後來慕尚青長到十二、三歲,會反抗了,那些欺負他的孩子,被他打得大小便失禁,一路跑著回家,哭得嗷嗷的。
大人們不樂意了,議論紛紛起來:
——這平時看著斯文的孩子,怎麼打起人這麼喪心病狂,平時其他孩子打他,那是鬧著玩,他還個手,怎麼把人往死里打!
——他以前的文靜懂事都是裝的吧,現在繃不住了,本性暴露了,和他媽一樣,沒準還和他爸一樣,他爸是幹啥的來著,該不會是個殺人犯,畏罪潛逃了!
——我看著像精神病吧,正常人哪有這麼欺負人的,肯定是精神有問題,都分不清是非了!
後來,大人和小孩達成了一個共識,慕尚青有精神問題,小孩們編了個順口溜,在當時那一片,人人傳頌:「愣頭青,精神病,打起人來不要命,發起瘋來很神經,媽媽說,要遠離,不然傳染惹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