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哥兒,你都是怎麼做到的,我這一日感覺就只能學半日,總感覺坐不住。」
沈陵道:「那就讓你們家人把你們關屋子裡,如同科考一般,三日不成就半月,一月後必定能成。私塾不能上一輩子,最後還是得靠自己學。」
吳端和齊子俊跟著他學了幾日,當真是佩服了,這無人管束,還能保持和私塾一致的作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當真難。
在沈陵看來,就是拖延症,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
九月末,二郎成親,隔年二月二妞大定,沈陵作為娘家的兄弟,一起去送嫁妝,大定俗稱過禮,新娘的嫁妝先去過禮,然後看新屋,孩童滾床。
那一台織布機抬過去,二妞婆家的親戚都議論紛紛,面色震驚。沈家過來送禮的,都挺著胸膛,得意萬分,二妞的婆家臉上也有光。
這看新房,女方人家得挑剔挑剔,以示女孩子的金貴。
二妞的嫁妝只有八抬,一台織布機卻已經讓人另眼相看了,可見這份嫁妝在尋常人眼裡已經算是不錯了,沈陵心想最好三妞等他院試之後再定,若能中個秀才,他也能給三妞抬一抬嫁妝。
第033章
二妞的婚事過後, 沈陵就關起門來苦讀, 離院試還有半年不到, 他托人問了好幾個秀才,都是近年考上的, 整理了前兩年的院試題目。
這些題目官府是不會公布的,只能通過以前考過的考生,通過回憶整理出一些題目。
本府州的學政應該還未變,那麼出題的風格應該會是一脈相承的,沈陵發現這位學政很喜歡實務題,比較考察學生對國家大事的了解, 看來完全兩耳不聞窗外事也不成。
沈陵通過二姐夫的父親,了解了一些官府最近接收到的一些政策,都給整理下來, 然後猜測學政會根據這些政策出什麼樣的題目,算是自己給自己出的預測卷。
偶爾聽沈全、齊老爺他們聊,沈陵也能知曉一些國家大的方向。
十幾年前這一支皇室血脈坐上皇位, 國號雖未變, 但和重新開啟一個朝代沒什麼區別,到今天國家才算真正的安定, 聖上最近開了邊關和海關, 設立了廣州通開口,邊關互市,牧民的牛羊馬可以換糧食,這樣一來遊牧民族便不會因為缺糧而來搶掠。
沈陵深感聖人英明, 疏比堵更重要,堵能堵得了幾時,遊牧民族騷擾邊境煩不勝煩,一直打仗有傷民生,不若邊境互市,內地缺牛羊馬,遊牧民族缺糧,最好能使其歸化。
根據這些時政有感而發後寫了幾篇策論,張秀才認為這幾篇的水準已經達到了,內容夯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如若考官欣賞,很可能得不錯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