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著實熱鬧了一番,不光是親戚上門,求親的人家都快踏破門檻,沈全都以孩子小為由給推掉了。
沈陵暗暗鬆了口氣。
他這中了秀才,三妞的親事也上了個台階,原本看的只是城裡做小生意的人家,現在沈全便有些瞧不上了,想找個更好一些,最好也是讀書人之類的。
就有那些童生或者秀才的兒子,沈全心中一個秀才的兒子,覺得和自家旗鼓相當。
沈陵可不把自己的秀才功名太當回事,都說窮秀才窮秀才,秀才還算不上科舉的第一步,在讀書人眼裡,公認地舉人才是科舉的起步,中了舉若有錢財或者門路,可以補官。而秀才,沒什麼實質性的保障。
若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窮酸秀才,但在沈全他們眼裡,有功名就是不一樣。
沈陵不太希望三妞嫁個只會讀書人的,嫁給讀書人沒問題,但家底一定要殷實,畢竟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走科舉的,如果善於經營倒也罷了,不善經營最後苦的還是三妞。
女人幸福與否,並不是男人的功名成就決定的,有很多因素,財富、感情、家庭關係等等,財富可能是基礎,貧賤夫妻百事哀,有了財富的基礎,才能去追求別的東西。
負心多是讀書人,一個女人耗費大好青春陪丈夫過苦日子,丈夫功成名就卻想要美妾,還幸福嗎。沈陵不願三妞過苦日子,更不願她最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別人,所以最好就是家境殷實,讀不讀書無所謂。
他規勸道:「中秀才代表不了什麼,也有中了秀才可日子過的一點也不好的,若像夫子這樣善經營的人家便也罷了,就怕坐吃山空,還得女人撐家業的人家,爹娘好好打聽打聽。」
他的話語權也高了很多,方氏真去打聽了,那秀才的兒子十八歲了還沒中童生,讀書不用功不說,還愛玩樂,那戶人家也是表面光鮮,老子一天到晚不侍生產,就秀才娘子做點活和一點家業。
方氏也是女人,一陣後怕,若是嫁進這樣的人家還有什麼活路,這輩子就折進去,還得了個這樣的親家,還不得拖後腿。
倒是齊夫人,給方氏推薦了幾門不錯的婚事,有齊家的旁親,也有她娘家那邊的親戚,雖說都是親友,但家世、人都是不錯,方氏還真心中的。
家裡好生熱鬧了一會兒,沈家的生意都放緩了一些,喜歸喜,煩也是有的,沈陵名下就能有五十畝的免稅田,這免稅田就成了大家爭搶的對象,沈老頭原本是想分給大侄子的,誰知沈小爺爺也找上門,還有其他的親戚。
沈老頭可不煩嘛,說實話這親戚裡頭,他家如今是過得最好的,現在孫兒又中了秀才,沈老頭自覺有領頭的責任,不好不管這些親戚。
家裡商量這五十畝的免稅田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