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清楚,他這般悲天憫人完全是因為他從後世而來,以後世的眼光看如今,許多事情都有違他的內心。知道的太多而能做的太少,對於他內心來說,難免會有些折磨。
不過,很快朝廷就開始發放救濟糧。不能讓地方亂,肯定不能出現流民。
淮南府今年的收成應是不錯的,沒有水災,雨水充沛,沈陵下去視察的時候,能看到田裡頭莊稼的長勢很是喜人。
如今沈陵和金大人在民間的影響力大了之後,一些事情執行起來也容易多了,不光下面的縣官、官吏很配合,連百姓也都很配合。
每回沈陵下去視察,只要有人認出了他,每次回來都會帶回一車的瓜果蔬菜。
最熱的那一陣很快就過去了,秋風泛起的時候,魚兒也肥了,原本試驗養魚的魚池裡,繁衍了一波又一波,金大人給沈陵送了一缸子魚,沈家吃到後邊都不想吃魚了。
這也驗證了,混合養殖是完全可行的,金大人給淮南府的官紳世家都送了一籃子的魚,放出了水產養殖的消息。
如今挖好了兩個池塘,可不是家裡挖出來的魚塘,面積可不小,現在可以一同和混合養殖的方子一起出售。
金大人亦是促狹,當初不肯送糧的大家,他連魚都不送,更不用說把池塘賣給他們。
今年秋收,淮南府的糧食產量比去年多了幾十石,收上來的稅賦自然亦是增多了,和周圍的幾個府城相比,數據不要太好看。
*
「夫君,爹說明年讓弟弟來淮南,讓他準備後年的秋闈。」文以苓收到京城的來信也不禁露出了喜色,在外地最惦念的就是家中的親人,弟弟能來,也算是一解思念。
沈陵也拿到了老師和湯鳴則給他的信,老師還是老樣子,誇他之後還得敲打他不能得意忘形,不過沈陵知道他一定是滿意的。
湯鳴則的信就有趣多了,酸溜溜地說他在地方樂不思蜀,他在京城水深火熱,當然最後還是說很敬佩他能做出這樣一件大事。
「盛哥兒的確可以下個場了,明年的話,我估摸著得三四月才能到,盛哥兒肯定是想一路遊蕩過來。」沈陵笑著說道。
文以苓埋怨道:「路上得多危險啊,早點過來才是。爹說,讓他跟著你學一學,他這路上耽擱這麼久。」
從他的角度看,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已經可以獨立了,沈陵回想自己的科舉之路,覺得自己遊學這一段經歷對自己還是很有幫助的。在現代,經常出去旅遊的孩子一般會更落落大方,因為出去見過的事物多了,培養了孩子的眼界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