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狐狸亦是春風得意,平日裡不拘言笑的面容都有幾分帶笑,左尚書最近得了臉,間接的他們工部也水漲船高,大家也都高興。
聖上的旨意下來了,基本是沈陵所說的樣子,又做了一些規整,更具體化,而至於稅如何定製,聖上交給了戶部和工部。
這可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誰都卯著勁兒想出頭呢,誰知左尚書直接紙指派道:「孝原,這事情便交給你,這事兒你們虞衡司最為熟悉。」
沈陵心裡頭敞亮,左尚書這是補償他,想將這份功勞讓與他,心中有些踏實,這一步他走對了!
「下官遵命!」
第130章
沈陵打算親自去江南進行調查,他同戶部的錢大人商量了一下,戶部派了一位主事一同前往。
他也帶了一位主事前往江南,讓鄧員外郎留在京城負責虞衡司。
雖然這件事情他完全可以根據資料,是完全可以定出來的,但從古至今商稅還是比較少,缺少參考不說,想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不容易,所以沈陵打算親自下江南。
沈陵簡單收拾了一下衣物,以最快的速度奔赴蘇州府,織造最繁盛的定是蘇州府那一片。即便是最快的官船,沈陵也覺得太慢了,馬上就要進入最熱的時候,這趟行程並不太美妙。
水路換陸路的時候,不停歇地換了好幾匹馬,他們一行人並未驚動當地的地方官,若不然容易被地方官左右。
試想自己是蘇州府的知府,沈陵肯定也希望織造這般興旺下去,蘇州府憑藉織造,百姓富裕了,商戶賺了錢,知府定也少不了好處,是個人都不樂意。
為了避免外界因素干擾,沈陵他們假裝成外地商人,來蘇州府進貨,這樣的事情也很常見,這些年蘇州府織造繁盛之後,外地商人都會來蘇州府拿貨。
沈陵走訪了蘇州府最大的幾家紡織,以及詢問了當地的百姓,鄉下人家家家養桑蠶,城裡人家都會織布,絲綢是最頂尖的,由於織坊流水線式的生產,使得絲綢的價格也下降了,馬上要進入夏季,絲織品是最好賣的。
而蘇州府一帶種植棉花比較少,需要從外地進購原材料,所以從江淮以及周邊府城進購棉花也帶動了周邊的城市,其他地方也並非沒有這樣的織坊以及成衣坊,建康府也形成了,只是織造在蘇州府有良好的先天基礎,如今就發展更好。
沈陵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這些數據的作用在於了解整個行業的大概成本,然後根據價格水平,定製的稅需要達到兩個效果,一是打壓目前織造業的盛況,二是不至於讓織造業完全無利可圖。
太高的稅等於直接把織造業壓垮,太低的稅額又達不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