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他提防的態度透露了一點,他曾經或許是個知名人物。
瀏覽器輸入陳煙橋三個字,居然跳出來百度百科。
只是宿舍樓里微弱的信號讓人心生絕望。
倪芝也不顧冷風,忍著寒意把手機往窗戶的縫隙朝外塞,終於轉出來字樣。
陳煙橋(1911-1970),漢族客家人,中國版畫家。
作者有話要說:拆分的章節,不影響內容。
第9章 鮮藕
搜索欄里的「陳煙橋」三個字。
除了這位版畫家的相關網頁,再搜不出來其他有用的信息。
倪芝看了眼這位版畫家的生辰,心知和那位火鍋店老闆無半毛錢關係。
而且也絕無可能,因為同名人重了名,就讓他如此小心謹慎。
偏倪芝反覆梳理了幾次他說話和動作細節,又堅信自己的感覺不會出錯。
陳煙橋兩次的反應都顯示出,他認為倪芝或許聽說過他的事跡。
並且他絲毫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身份。
最後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解釋,可能他以前確實有些名氣,但時隔多年,只在他老家範圍的有名氣。
被認為小有名氣的陳煙橋,彎著腰一點一點把鐵皮桶里燒紙留下的灰燼,慢慢撥到塑膠袋裡。紙都成灰了,仍不安分地飄到地板上。像他年輕時祭祖一樣吊兒郎當,不信這些封建迷信。作為三代單傳的曾孫,該他去的,他嫌熱浪熏眼,總躲得老遠。
如今卻年年燒紙,只求個心裡慰藉。
等他把最後一點兒灰燼盡數撥到塑膠袋裡,看見鐵皮桶底下,凝固了一條殷紅色的暗河。
陳煙橋想了想,打開好久不用的電腦,聽著電腦呼呼的散熱聲,搜索圖片一個個比對口紅。鐵桶里未燃盡的一點兒口紅塑料殼,黑黢黢的只能勉強看出一點兒圓弧狀,再憑著印象,大致確認了圖片和價格,鬆了一口氣。
色彩的調和不過是基本功,陳煙橋又低了頭看,殘留桶底的口紅色澤,哪怕沾了灰燼,也看得出來曾經的顏色多麼艷麗濃郁。
十年前市面上的口紅哪有這麼貴,可即使這樣,他也要去街頭上畫兩天畫,才能送余婉湄一支。
陳煙橋家裡還算比下有餘,沒跟倪芝說謊,確實是從小在自家開的火鍋店練出來的。但學美術的哪有手頭闊的,買了刻刀買材料,買了顏料買畫紙。他還要玩摩托,又不願意總管父母伸手。
所以想送余婉湄東西了,就去街頭擺幾天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