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芝到的時間正好,這一片已經密密麻麻的是人了。
婦女們大多推著個買菜專用的小推車,東北人買菜講實誠,不買夠一箱子都不願意走。老頭子一般不,早上出門逛個早市兒就當遛彎兒,不見得要買多少東西。
早市是公認價格最便宜的地方,又新鮮又好。
倪芝來得少,事實上也難得起這麼早,早市到了八點,就該收攤兒了。
因為早市是沒有店面的,都是一個個小販兒,推了車過來,賣早點的,多數是帶氣兒的,能現場炸得滋滋作響的油條才香。要不就是能現場攤一個的煎餅果子。還有操著一口東北話,然而寫著「正宗南方小餛飩」的攤兒,背後買幾個塑料板凳和歪歪斜斜的桌子,就是吃的地方了。
賣包子的就是大蒸屜,插著牌子「豬肉白菜」,圍著圍裙的胖老闆吆喝著,「剛出籠的包子,可喧乎了。」
喧乎在東北話里,是鬆軟之意,常用來形容包子和棉花。
比如那棉褲洗過,棉花不喧乎就不暖和了。
旁邊路過的小胖子扯著電了滿頭玉米燙的女人,「媽媽,我要吃包子。」
女人瞪他一眼,「我看你像包子,才吃完大油條子。」
東北母親拒絕孩子的理由和句子,都是整齊劃一的,你要什麼,你就像什麼。
路過賣菜的,都是當季最新鮮的菜,擱在白色泡沫盒裡,邊上還留著黃不拉幾的膠紙帶,旁邊擺著個秤。從應季的苦瓜萵筍旱黃瓜到各式水果,再到各種不分季節的,東北大米,豆製品等等。東北人還熱愛買各種豆角,扁豆角,豇豆角。
賣魚的攤子也有,三道鱗是只在德國和黑龍江里產的魚,在別地兒都是沒聽過的。極抗寒,刺兒少,你要是來晚了,喲,那魚都買不著。
倪芝最後選了豆腐腦兒,可惜沒能配上標配的油條,這打豆腐腦兒的大媽,手快得很,倪芝還沒說完,就是一勺子醬汁兒。
她只能端了兩碗,一碗顏色濃郁,一碗清湯寡水。
拖了個紅色的塑料凳坐下。
她難得來一次早市兒,吃得磨嘰,主要是到處亂看。
然而看到那邊一個在豆製品攤兒上低頭付錢的身影,她勾了勾唇。
看來另外一碗,也不用浪費了。
東北爺們兒多人高馬大,顯不出來那個人多高,但他抿著嘴那副嚴肅神情,就好像比旁邊人要冷酷不少。而且他下巴那一撮鬍子,算得上醒目了。
果然他提了個藍色的塑膠袋,走了兩步,仔細看著,就有點兒一瘸一拐,跟錢媛刻意裝的不一樣,他是刻意讓自己看著正常。
看他確實往這個方向走了,倪芝放心地低頭吃了兩口。
等看視線里出現了那個袖口都掉皮的黑色夾克,倪芝抬了手,一把抓住。
陳煙橋大約是以為袖子被什麼卡住了,皺著眉低頭看。
纖細的手指白得像瓷片兒,就這麼揪著他的袖子,在黑衣服上分外明顯。
他臉上稍有驚訝,很快就沖倪芝點了個頭。
「是你。」
倪芝見他看見了,就鬆了手,指了指對面。
「碰見了,坐下吃一口?」
陳煙橋沖她晃了晃手裡的塑膠袋兒,「不了,我買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