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在冬季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的处理沙枣种子才能保证春季的种植。可白苏这边情况特殊,托人从北方带回来种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处理过程自然也就简单化了。
等到了明年,今年的沙枣树长好之后就可以采取插仟的方式种植,那时候就更方便了一些。
石菖蒲坐在书桌一边开始学习,白苏坐在书桌另一边画着草图。绕着那一千亩地种植沙枣,枸杞还有红麻什么的就可以种在地里了。
红麻和枸杞算是药材,到时候好处理。红枣在后世多用于饲养,是养羊的好食材。可在如今的陶良州,现阶段也可以当成粮食使用。
等枣子熟透晾干,碾压的枣面也是可以当充饥饱腹的粮食的。今年努力改善陶良州人吃饭的问题,等到了明年可以的话可以促进一下养殖业。
明年的举人考试时间在七月份儿,距离现在还有十四个月的时间。为了工作效率最大化,种植的东西不仅要实用,最好时间还要缩短一些。
沙枣春天种下去,起码要等秋天的时候才能收获。中间六个月的时间,是没办法缩短的太夸张,可以暂时放弃不管。
向日葵产的瓜子可以算是经济作物,生长周期一般是八十五天到一百二十天以上,种子是自己找的良种,就种在宅院外面的空地上方便自己行动。
将时间缩短到八十天左右,也不算太过分。毕竟不需要等熟透,开花阶段就算是成功了。所以这个时间还能再缩减一些,成功时间可以放在两个月也就是六十天左右。
反正,只要开花就行。
枸杞的事情也好办,现在地里种植的只有一小包是白苏带回来实验能不能发芽的。等再去苏州五天确定了可以发芽,自己就能购买四到六年以上的成熟期的树木,当年就可以产果,这可是一种种下去就能一年又一年收获的好东西。
红麻的生长周期就不好插手了,毕竟那是从种子开始在人前种植的东西,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基本是没办法改变的。
不过这么细细一算,在陶良州的盐碱地上种东西还是很省事儿的。基本上都是种上去就能管很长时间有收获的东西,红麻夸张一点的,一年甚至可以收获个三次。
算完经济作物,还要想想改善环境的植被。陶良州一个好好的沿海南方城市,硬是被盐碱地环境弄的像个荒漠一般也是很可以的。
白柳、杨树、胡杨、白榆树和白蜡树这些东西就算是在沙漠里也可以种植,所以在陶良州这边种也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这些东西没什么经济效益,想来之前陶良州的人也不会多花心思在这些不赚钱的东西上面。
能快速见到效益的东西,还是太少了啊。还有许多东西倒是能在沿海区域种植,可那也得等将土壤里的盐碱消耗的差不多了才行。
白苏将自己整理的东西就放在桌面,等中午时间差不多了,拉着已经学入神的石菖蒲去吃了午饭。
饭后稍作休息,两人这才打着一把轻便的白纸伞出了门。已经到了海边,要是不去好好欣赏一番也是有点浪费了。
陶良州所拥有的海岸线大部分都是暗礁林立并不能建造港口停船,偶有几段没有暗礁的地方也位于山崖的拐角处之类的地方,游玩还可以,但是行船什么的自然还是不行的。
白苏所拥有的这处海景房,从上面看,算得上是矗立在悬崖上一般险峻。其实上从山庄右侧是有一条小道通往海边的,还算平缓的小道走到尽头,绕过一个拐角的弧度就能看见一片平缓的沙滩。
细白的沙砾平铺在地面上,让人很有种想脱了鞋子踩上去的冲动。这块沙滩长度大概一百米左右,算是一个很小的私人空间。
白苏和石菖蒲牵着手,站在沙滩之上。被峭壁挡住了大半的海风吹到跟前已经变得轻缓,两个人微微眯着眼睛看向前方波澜壮阔的海面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陆地上的作为被限制住了,那么海洋里的作为呢?
看着那广阔无垠的海面,白苏的眼睛再次微微眯了一些。
第111章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啊。白苏舌尖抵着牙齿,脑子快速的运转着。
石菖蒲睁大了眼睛,崇拜的看向白苏。白大哥你好厉害啊,这是你
我不是,我没有,不关我的事。白苏立马否认三连,转头和石菖蒲对视。这两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是一个叫做岑参的说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人还应该是唐代的诗人呢。可惜了, 唐朝被蝴蝶没了, 所以那些诗人也不知所踪了。
石菖蒲的眼睛快速眨动了两下, 这才想起来他家白大哥不一般的身份。脸色微微的潮红, 表情反而越发的激动了几分。
是,是你们那里的人吗?
白苏强忍着笑意, 故作深沉的点了点头。是我们那边历史上的人。
石菖蒲的崇拜更深了几分, 这一次不光是对白苏的, 还有对白苏妖精故乡里的古人的。他们好厉害啊, 写的这些诗词可真好。
本来忍笑的白苏, 也有了几分怅然。让他全部回忆起历史上的诗人创造的诗词歌赋什么的, 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说最简单的唐诗宋词三百首, 都不见得有多少人能全部背下来。就更不要说那些没有被收录进教科书里的诗词, 更是数不胜数了。
是啊,他们的才华可是堪比日月啊。白苏怅然的望向大海,脑海中关于海的诗句又蹦出来了几段。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啊。白苏眯着眼睛看向大海的方向,觉得这句话从表面字义理解还是很应景的。
嗯,这两句是一个叫做张若虚的诗人写的。
大范围的宣传是不可能的,但私下里和自家小夫郎说说那些妖精王国里面的事情,还是可以的。
无限路,无限路,海洋里面发财致富的手段可不就是无限路吗。
在古代社会,因为科技不怎么发达的缘故,就算是出海也只有小船。双龙皇帝还是很重视海外贸易的,更是在双龙王朝的时候就开启了丝绸之路的雏形。
到了大裕王朝,也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舰船船队。沙船和福船,也已经完成了短暂的远洋航行给大裕朝从海外换回来众多珠宝黄金等物。
可是,舰队在福建那边,距离陶良州有三分之一大裕朝海岸线那么远。陶良州的地理位置,差不多位于后世海口更往西的地方。
往福建那边去,还要跨过群岛地形,所以两边基本不可能有什么直接的海洋贸易。
别说小帆船了,就算是大裕朝的舰队都开不进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
光是看着眼前这一片,宛如望不到边际的暗礁群,就知道陶良州这边的地理环境恶劣到什么程度了。
白苏再次眯了一下眼睛看向海洋的方向,这样的地理环境,的确是不能指望出海捕鱼什么的了,可是海洋种植还是能拯救一下的。
毕竟上面不能行船也不妨碍海水的存在,而海洋种植有很多东西并不需要太过平整的海洋环境,有自然海洋环境就行。
这还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白苏脸上终于有了笑意,还不忘回头说明一下。这话是一个叫做陆游的诗人说的。
如果双龙皇帝没有蝴蝶掉唐朝,那么按照现在的年代来算差不多已经到了宋朝,也算是陆游生存的年代了。
可惜大裕朝都已经传了上百年了,叫做陆游的诗人也并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