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忍着笑,憋的小脸都通红了。双手抓着白苏的手,被白苏拉着慢慢前行。他家白大哥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才华,也是拼了命的。
两个人在沙滩上面吹了一会儿海风就回去了,毕竟这里还没有收拾过,也就能看看景罢了,等以后白苏给这边置办了沙滩椅还有一系列东西之后,到时候他就可以和石菖蒲在这边待更长的时间了。
回去之后,石菖蒲去了书房学习。之前在书院遇见的那几个人对石菖蒲的激励还是很大的,小朋友现在是恨不能将不能给白大哥丢人几个字刻在脑门上。
白苏劝说开解无效之下,也只能配合小朋友努力上进了。
白苏没有折腾他的那些瓶瓶罐罐,倒是让人将陶良州的州志拿了过来细细研究。配合着他记忆里的学识,想要寻找出一条生财之路。
说到海洋种植的东西,在没有太大科技含量和效应快两个条件之下白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盐。
然后下一秒,就将这个念头拍死在了脑海之中。
现在给皇帝打工,算是互利互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虽说被流放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但皇帝给白苏的照顾却是一点都没少。
敞亮舒适的宅院,听话懂事的奴仆,丰富可口的饭菜,想要查询什么都能找到资料的藏书,衣食住行都有专人照顾,就算别人饿的肋骨凸显白苏的享受等级也没有丝毫的减少。
白苏需要做的,也不过是创造对得起这些享受的价值罢了。
这样的工作在别人看来难度很大,可对白苏而言甚至不耽搁他享乐。但是折腾出来海盐,那情况就不同了。
再一次重点强调,铁矿还有食盐,古往今来都是统治者必须牢牢掌控在手里的东西。哪怕是到了后世,一袋钱便宜到一块钱的时候,食盐都是国家管理的。
所以海盐这种事情,为了自己安定的生活,白苏直接PASS。
去除掉那个最暴利的选项,脑海中第二选择就是海带种植。说到这个海带种植,当初在望江府的时候白苏差一点都变成了想当然的那个人了。
望江府地处南方,距离海洋也不是太远。望江府那边的海岸线宽阔平缓,很适合出海打渔还有各种近海的海洋作业。
白苏在望江府当县令的时候,见到过市面上有贩卖海带的。当时脑子里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是沿海地区有人种植海带,所以产量什么的应该是有保证的。
就是因着这个认知,在和北方军队做生意的时候,白苏就将海带列入了贸易名单之内。想着北方缺盐,海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解决北方人缺盐的问题。
也真真是幸好望江府那边的海岸线平缓,并且渔民数十年来有自己寻找海带等物的固定地点,这才没让白苏那个短暂的贸易出什么问题。
在这个年代,海带那些东西还都是野生的。海带种植什么的,也还没有被创造出来,就更不要说推广了。
不过这些事情对白苏而言都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身为一个高级的木系异能者,只要是植物他都能给优化催生出来。
嗯,不论是陆地植物还是海洋植物。
骄傲的抬下巴,就是这么自信。
两天的假期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赶在再次上学的前一天下午白苏和石菖蒲两人再次前往苏州。
这一次驾车的人换成了武亮派过来的两个侍卫,随行的下人也多了几个。果然不愧是皇家的手笔,想要做什么事儿不会直接说出来让你为难。可却会提前给你将所有可能需要用到的东西全部准备妥当,让你的良心催促你前行。
白苏这边的良心,就是看到这些会不好意思的石菖蒲了。
回到苏州,白苏开始天南海北的购买各种种子还有树苗。有白花花的银子开路,再加上后面有人,真心是一番白苏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美好场景。
望江府那边将阴干的桃花也送了过来,鉴于在苏州停留的时间比陶良州还长的缘故,白苏不得不将小院隔壁的房子也买了下来,充当了小作坊。
具有美白功效的隋宫增白方,可是白苏下一阶段赚钱的主力呢。
去年在永宁村酿制的桃花酒,有十坛足足在桃花树下埋了一整年。今年搬迁到陶良州的时候才挖了出来,今年酿制的桃花酒更多了一些。
除了苏州这边的地窖里放着的,给海景房那边的地窖里也放了不少。
桃花丸那种简单的东西,白苏自己就做了一大堆。只是家里人自己使用,还是够够的。不过就算是自己做的药丸,非必要的情况之下白苏也还是适量使用而已。
是药三分毒,内服的总是问题更多一些。都是为了美白,所以白苏用在石菖蒲身上的更多是外敷的。
用桃花苞和白芷浸泡在白酒之中,三十天后拿出来,可以少量饮用,也可以倒至手心搓热揉脸,可以去除黄褐斑黑斑,对于面色暗沉有很好的疗效。
以前在望江府的时候,除了最开始的那段时间,后来都是三五天才弄一次就已经让石菖蒲皮肤白皙柔嫩有光泽了。
但是苏州和陶良州情况不同,这边的空气湿度更大一些,黑色素的沉积速度也比望江府那边快上了许多。
所以像是这种可用于外敷的东西,白苏是一天两次的用在石菖蒲身上,防晒。
陶良州那边给武亮留了话,让他派人去海岸线上寻找稍微平缓一点的地方和海带之类海产品的影子。
不见得要能采摘多少,主要是寻找海带之类的东西适应的生存环境,方便以后种植的时候减少环境影响。
回到苏州的第一天,白苏就派人再次前往望江府。和望江府那边的商会直接达成了贸易,就按照市价收购今年望江府的新粮。
和白苏做生意,不仅能赚更多的钱,还能顺便拍这位子爵现任州同的马屁,望江府商会那边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不答应呢?
三天之后,第一批购买的粮食已经从望江府出发送往陶良州。
第112章
水泥厂的红利, 永宁村的医药作坊,商会那边促成贸易的一成分成,光是这三项白苏每个月的进账就足足有五千两银子。
五千两银子,整个大裕朝十分之八的人一辈子都不见得能赚到的钱,是白苏一个月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数字。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白苏珍惜银两什么的,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就像是一年前白苏给石菖蒲说过的那道计算题, 在他们只有三千两银子的时候,之后一辈子不需要工作每天都必须花费多少钱才能在死前将存款全部花完。
现在, 这个存款更多了。所以为了不给后人留麻烦, 在生前他和石菖蒲可不得更加使劲儿的花钱吗?
白苏从商会那边买粮, 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一百公斤也就是两百斤。白苏也不是全部购买精米, 购买的更多是稍微处理了一下的粗米。
一两银子,甚至可以购买三百多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光是每个月的分红都足够白苏购买上万斤的粮食还有剩。如果白苏想, 甚至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养活整个陶良州。
唯一可惜的就是, 白苏并不想。
现在帮忙买粮食的这些钱, 是迟早要让陶良州的人给他赚回来的。而且, 还是要翻倍的偿还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