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沒有,但芙蓉姐姐太特殊了,大家都想知道這個人到底什麼樣,是不是有精神病?
年輕人也加入進去,唾沫橫飛,這群人口口聲聲叫姐姐,各種加油,實則是一種反諷的戲謔心理,只當她是個小丑。
終於,討論了半天,俱樂部正式成立。
年輕人成為了一位「小蓮蓬」,帶著看熱鬧發泄過後滿足的微笑,點上根紅河,繼續一個普通網民的普通夜晚。
而在各個地方,各種各樣的人,譏笑謾罵,或真或假的鼓勵加油,毫不在意的拿當事人取笑玩樂……仿佛行走在既定的流程上,在完成一場網際網路的特有儀式。
再過20年,依舊如此。
…………
「水木清華封殺芙蓉姐姐!
原因是,水木清華最近要評出形象大使,以芙蓉姐姐的人氣和她粉絲組成的『芙蓉教』,肯定會當選,如果芙蓉姐姐當選,清華校友顏面何存?」
「新浪網做了一個調查,在回答『你認為她是什麼原因得以成名』的問題中,有75.04%的人認為芙蓉姐姐是臉皮厚。」
「誰是今年開年網絡人氣最旺最拉風最火爆最拽的人?
答案是:芙蓉姐姐!
現在在各個論壇上,有她照片和文字的帖子,總會是這個論壇點擊率最高、回復人數最多、討論最為熱烈、人氣最旺的四最帖子!」
「芙蓉姐姐火爆京城大學,尤其在她起家的清華、北大論壇,竟有不少高知識、高學歷的人加入了這場網絡狂歡。
本刊採訪了『芙蓉教』的一個小蓮蓬,在清華讀碩士的bigapple。
你初始認知芙蓉的感覺?
跟大家一樣,覺得特自戀,神經病。
為什麼對她感興趣?
就是好奇啊,覺得她特好玩,就想看看在現實生活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怎麼生存的。但現在覺得她挺了不起,面對那麼多的指責詬病,也沒有還口,心態挺好的。」
「《北青報》:
我們隱約能看到一個脈絡,那就是雅文化在年輕人,尤其是文化層次較高的人群中開始失去影響力,鄙俗文化漸漸成為現代人的圭臬。
我們不應該把這樣的傾向歸咎於年輕人喪失了信仰,喪失了對美好和崇高事物的熱愛,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時代在高雅文化的建設方面是不是缺失了什麼。」
「《華商報》:
芙蓉姐姐的出現正好順應了大眾的期待——另類。」
「《京城晚報》:
在不斷變化的社會轉型中,一些反傳統的方式,反叛的情緒往往能引起大眾尤其是青年的注意,引發他們的好奇心。
木子美如此,芙蓉姐姐也如此,她的性格、行為方式都是對傳統的女性審美的一種反叛,這種行為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齊魯晚報》:
芙蓉姐姐無意中倡導的低俗文化,將會跟整個社會形成一種惡性互動,特別是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這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對他們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新周刊》:
芙蓉姐姐網絡女體盛:賤文化的示威者!」
…………
此時此刻,如果有人細扒木子美和芙蓉姐姐,會發現她們的走紅途徑一模一樣:
先在麥窩發日誌,用超出常規的話題引流,跟著網站推薦,以麥窩為中心傳播開去,然後紙媒跟上……
木子美事件,由於性愛敏感,麥窩沒有發聲。
芙蓉姐姐不敏感,麥窩發聲了,當然不是以網站的名義,是用一個個大V的名義,姚司令養這麼多水軍不是白養的!
芙蓉姐姐現象特殊,可以吵一架。
(感謝齊王的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