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讓慕榮難以名正言順成為繼承人的阻礙,除了上述血統這個最大的問題外,最要害的便是人心了。
裴清的原話是:「陛下,恕老臣斗膽,您可能還認為白樞相是您的老部下、忠實戰友、兄弟,但是陛下,人心都是會變的,尤其是在絕對的權力和榮華富貴面前,您不要低估了人的欲望和貪念。」
「長平候即便不是陛下親生,但他如今確確實實是我大周名正言順且唯一的皇子,只要有權力高下之分,便會有利益多少之爭,此理千百年來從未變過。」
「如今大周雖新立,卻已有人擔憂君侯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和利益,而君侯一旦回京,則勢必會牽動朝堂局勢,文武百官就會自成隊形,終難免派系之爭。說白了,其實都不過是權利之爭!」
俗話說,外患既除,內憂必生。前朝就是因權臣勾心鬥角、大行黨派之爭而斷送了江山,而今大周新立依然跳不出這個怪圈。
慕謙從前雖知白崇的確有些小心眼,有點愛貪小便宜,有點權欲薰心,但他一直都覺得這些無傷大雅,不想苦盡甘來的如今竟成了老大難問題。
放眼大周上下,如今大約也只有慕榮能威脅到他的權勢,故而他會極力反對慕榮回京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此,慕謙充分意識到,將慕榮調回京城的心愿短時間內怕是很難達成了,且他也不希望讓慕榮過早地卷進這些爾虞我詐里。
再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他更不希望慕榮這麼早就成為眾矢之的。
此外,他也存有鍛鍊慕榮的心思,趁現在他還鎮得住這幫老臣舊將,讓兒子多成長一點也好,免得將來他駕鶴西歸,留下這一堆能臣干將威脅兒子的帝位。
說到底,慕榮年輕是事實,且到目前為止,除了長河谷一役,他尚未有過令滿朝文武側目的功績也是事實,慕謙會怕他鎮不住這些老臣悍將也無可厚非。
不過,於情於理,慕榮也都是他慕謙名正言順的長子,自然也不可能不給予他任何的地位和尊榮,於是這才有了升任一藩主帥和賜爵的旨意。
他沒有給慕榮任何在京實權,並且也只賜了他一個郡侯爵位,以他唯一的皇子身份,慕謙已經做出了足夠的讓步,如此就算是白崇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第183章 相知(下)
慕謙在即位之初便對朝廷要員進行了一次大換血,好在大多邊關重鎮都是慕謙的心腹舊將,除了一些動不了也滅不了、在自己地盤上做著無冕之王的強府,大多數軍府都還比較安分,服從朝廷任免調遣。
軍事方面,京外重鎮比較重要的調動主要在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