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朝廷下撥的重建及賑災款項也迅速到位,加上錦州城的百姓積極響應羲庭軍號召,群策群力,所以城池修繕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其餘八縣百姓也都在姚鐵心的合理安排下有序地進行戰後及災後重建。
目前,除了受災最嚴重的那三縣,其餘各縣在紫耀軍將士們的幫助下基本都已恢復正常,慕謙還特別下旨,免了這三縣兩年的賦稅。
三十萬軍民齊心協力積極重建家園,恢復農田,前兩日也終於趕在春耕結束前把秧苗都種了下去,如此今年的收成便有了保障,百姓不會餓死,也不用倚靠朝廷的賑濟糧食。
說起來錦州的百姓可真是讓慕榮好好地感動了一把。先前那些拋下瞿庸一個人跑掉的縣官們好似也突然開竅了一般,大家集體嚮慕榮保證,只要這秧苗種下去了,到秋收時他們一定能按時按量向朝廷繳納皇糧,不給朝廷增添任何負擔。
慕榮也親自到田間去巡視過插秧的情況,百姓都忙得熱火朝天,善良樸實的子民見著他們未來的君主,大周未來的希望,一個個都激動不已,紛紛拜了又拜是謝了又謝。
大家都說大周新立,正值艱難時期,他們不想成為國家的負累,他們能做的就是自力更生,不拖累朝廷,還希望秋收時他們上繳的這一點皇糧多少能對朝廷有所幫助。
百姓的真誠和善良令慕榮感動不已,觸動頗深,因為這便是他守護的意義之所在啊!
此外,慕榮還在盂縣北戾山高處建了一座千人冢,以紀念此次錦州保衛戰中為國捐軀的將士們。
除去以上這些,最後只剩下一件比較重要的大事,就是朝廷下旨要求的北境新關隘和新關城的修築。
慕榮與鄭淳商議過,也請了相關人士勘察過地形,並已上報朝廷,議定在盂縣以北、戾山口築新關口——礪陽關。
待礪陽關建成,便能扼住北魏連通大周的南北要衝,同時在邊關原有村鎮基礎上改擴建,修築一座防禦能力強的新關城——礪城,主要用於戍邊軍隊駐兵。
待春耕結束、八縣百姓生活回到正軌,鄭淳便會徵發民夫與羲庭軍將士一同修築新關和新城。
如今,這裡的一切軍政事務都料理得差不多了,慕榮自然也就該回京復命了。
本來他是想一個人悄悄地走的,誰知正在忙春耕的百姓不知從哪裡聽到的消息,能趕來的都趕來送行了,一個個熱淚盈眶、千恩萬謝、祝福送遠的,場面頗為壯觀,感人肺腑。
慕榮仍令明劍領紫耀軍援兵回鄢都,歐陽烈和陸羽陪他一道回京,加上隨行的一百紫耀親兵,一行人就這樣踏上了返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