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卒看他刻苦,生出惻隱之心,便從家裡搬了張四方桌給譚振業,督促他用功,牢里收監了其他人,見他們父子雷打不動的讀書,心下鄙夷又好奇,都進牢房了讀書有什麼用啊,然而等譚盛禮給譚振業講課時,他們總不受控制的豎著耳朵聽,或昏昏欲睡,或越聽越精神,無論怎樣,下午都成了牢房最安靜的時候。
便是獄卒也搬了凳子坐在譚盛禮身後認真聽,聽著覺得有理,甚至還把家裡兒子捎來聽譚盛禮講課。
這日,用過午飯,牢里又騷動起來,囚犯們翹首以盼的等著譚盛禮的到來,有囚犯問,「譚少爺,譚少爺,昨日譚老爺說的那句『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之仰之。』是什麼意思啊?」
譚盛禮離開時都會留問題,囚犯們會討論,但隔天起來就給忘了,這不,眼看譚盛禮要來了,趕緊問問譚振業。
這牢里,就譚振業學問最高了。
第21章
隨著囚犯發問,其他囚犯跟著躁動起來,題長,好多人連問題都給忘了,撓著頭絞盡腦汁的想,想得五官快擰成了麻花,滑稽又好笑。
「問題是什麼來著,再說說,文縐縐的,太長了,記不住。」
「記不住就用心,譚老爺說了,別進了監牢就自暴自棄,人家譚少爺睡前都在背書呢。」
譚振業的刻苦眾人看在眼裡,論勤奮,眾人望塵莫及,要不怎麼說敬重譚老爺呢,誰進牢里不是像死了似的啊,就譚振業還腳踏實地的讀書,精神可嘉。
不愧是讀書人啊。
譚振業翻出昨日的功課,盤腿坐在桌邊,重複了遍問題,又說起釋義,「君子的過錯好像日食月食,因此犯錯時人人都看得見,改正時人人都仰望他,大抵就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最後句話譚盛禮對牢里的很多人都說過,眾人記憶猶新。
譚老爺是鼓勵他們振作起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呢。
眾人不由得心生慚愧,能遇到譚老爺,真的是他們的福氣。
這時,最里的牢房響起嗤笑,笑聲不大,聽在眾人耳朵里極為不舒服,想張嘴罵人,又怕譚老爺這會站在門外,聽到了不好,故而忍著沒發作。
他們明白那人為何嗤笑,普通人眼裡,進了牢房他們就是十惡不赦的人,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別說仰望,不冷嘲熱諷就謝天謝地了,那人覺得譚老爺假仁假義胡說的,剛開始誰不認為譚老爺冠冕堂皇的胡說呢,但這些時日接觸下來,他們看得出,譚老爺真心盼望他們能認識錯誤加以改正,出去後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