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都是譚盛禮熟悉的,他直言,「書是你們花錢買的,譚某怎好奪人所好,這書你們買了便是你們的了。」
他讓譚振興把手裡的書也還回去,凡事有因果,子孫不爭氣賤賣了他的書,他沒資格不給分文就拿回來,他拱手,「諸位好好留著罷。」
儘管這樣,還是有讀書人偷偷把書放進了馬車,書籍他們已謄抄備了份,還給譚盛禮沒有任何損失,而且他們真心景仰其為人,想成為譚盛禮那樣的人,走到哪兒,都能為讀書人端正態度,指明方向,讀書不為名利,只為做個頂天立地於天下人有益的人。
假如所有讀書人都能做到譚盛禮那般,受百姓敬重,得百姓愛戴而爭相學習,世間會美好許多。
夏日天亮得快,街上的攤販們出攤了,看馬車駛過,紛紛退後幾步讓開,譚盛禮看著車裡的書,百感交集,有些書保存得好,有些書頁殘損嚴重,他慢慢將其整理好,放進坐墊底下的箱子,乞兒撩起車簾,望著注目的百姓和攤販,其中還有幾個乞丐,乞兒朝他們揮手,「譚老爺,你說真有那天街上的乞丐會找到棲息的場所嗎?」
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已經懂得這句話的涵義了,他知道,這世間能為乞丐們找到安身立命場所地方的人只有譚盛禮。
「希望會吧。」譚盛禮每本書每本書的擦拭乾淨,「我希望有那麼天。」
「譚老爺,你要活得好久些啊。」乞兒趴在窗戶邊,由衷的祈福,譚盛禮好笑,「好。」
離開梁州時,馬車又多了幾輛,有去京城趕考的舉人和他們同行,孫婉娘母子三人也在其中,說是兩個兒子學識不高,想讓陸舉人悉心教導兩年,等會試後跟著陸舉人他們回梁州,到時候再讓兒子考科舉把握更大點,孫婉娘長子已經成親了,有個四歲多的兒子,很愛往大丫頭姐妹兩跟前湊。
孫婉娘婆媳兩也經常帶著孩子找汪氏和譚佩珠說話閒聊,孫婉娘夫家姓游,也算書香世家,在梁州小有名氣,游家不差錢,孫婉娘出手闊綽,每到集市就想帶著大丫頭姐妹兩逛街買吃的,大丫頭姐妹兩以往對吃食來者不拒,但唯獨不愛吃孫婉娘買的,更不跟孫婉娘出門,到客棧後就窩在房間裡,或跟著乞兒讀書,或拿著筆寫寫畫畫,安安靜靜的哪兒都不去。
孫婉娘孫子如果來,姐妹兩陪著玩,拒不離開房間半步,多次後,孫婉娘瞧出點苗頭,借著過來找譚佩珠要花樣子狀似不經意的聊起,「世晴和世柔是不是害怕出門被壞人拐跑了,睿兒請她們去樓下玩都不肯,客棧里住著的多是認識的人,哪兒會出事?」
孫婉娘心底那點心思隨行的人盡皆知,礙於臉面沒將那層紙捅破而已,不過男人更了解男人,譚盛禮有沒有那個意思,看他的態度就知道,譚盛禮不喜歡孫婉娘,不能說不喜歡,至少沒那個意思,陸舉人也和孫婉娘說過,奈何孫婉娘心生仰慕,豈是說放棄就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