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飲食以麻辣為主,孫婉娘備的是梁州特色菜,譚佩珠朝譚振興擺手,聲音怯懦道,「大哥,去給父親端碗清淡的麵條來吧。」
譚振興:「……」父親不挑食,不重口欲,將就著飯菜吃了便是,何須再花錢買面,但因是譚佩珠吩咐的,他不敢反駁,應了聲,轉身就出去買面了,留下孫婉娘略有些尷尬的站在那,看著五官溫柔的譚佩珠,只覺得她清楚自己心裡想什麼,孫婉娘臉頰緋紅,丟下句是我想得不周就走了。
到門口時,聽到譚盛禮叫她,孫婉娘欣喜若狂的回眸。
燭火照耀下,譚盛禮面龐英俊溫和,完全不顯年紀,孫婉娘心花怒放,卻聽他說,「譚某話已經說得明白,還望夫人諒解。」
孫婉娘臉色一白,落荒而逃。
譚佩珠看了眼桌上的書,她道,「父親,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我們全家人好好的,過好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佩珠說得有理,為父只是想起諸多往事,感觸良多,你心思敏銳,想必知道那是何人,我這把年紀,唯願你幾個哥哥能撐起譚家,你和佩玉過得好足矣,若有更多精力,再為天下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這輩子也不算白走這遭了。」
譚佩珠垂眸,濃密的睫毛蓋住眼底情緒,小聲道,「父親能做到的。」
翌日離城,天不亮就有人拿著書來,多是來送還書的,有的人手裡的書是家裡祖父曾祖父買的,說是帝師的書,留著做傳家之寶,也有輾轉買來的,是不是帝師的書他們也不知,不管怎樣,既然和譚家有關,他們就沒必要占著不還,因為他們知道,像譚盛禮這般高尚的人,把書還給他,他能造福更多人。
經過譚盛禮講學,城裡讀書人已經明白怎麼提升自己的功課了,集廣思而解其惑,遇到不懂的問題,開門見山的找其他人請教,互相幫助互相提攜,肯定會有進步,而不是閉門造車,被嫉妒蒙眼,擔心旁人超過了自己而對懂的問題閉口不談,讀書人做學問,首先要端正態度,科舉考試輸給優秀的人沒什麼好丟臉的。
如果目光短淺侷促於院試鄉試,他日進京遇到其他州城更博學的讀書人,照樣會輸得一敗塗地,與其到時候被其他州城的人碾壓,不如好好鑽研書籍,踏踏實實充盈自己,這樣他日赴京趕考,就不會被文風鼎盛的江南書生擠兌得抬不起頭來。
敵人永遠不是周圍的讀書人,而是自己,唯有不斷進步,任何時候都不會擔心旁人比自己優秀。
這是他們從譚盛禮身上學到的,豁達的人,不懼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