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1 / 2)

想起正事,蔣舉人面露苦色,難以啟齒道,「我是為方舉人的事兒而來。」

方舉人借用譚振學的文章為自己揚名確實為人不恥,但他並非沽名釣譽,文章不如譚振學精煉,也算樸實流暢,可自從國子監考試後就有人私底下說方舉人師承譚振學,故而文章有譚振學的影子,為此方舉人心裡不舒服,雖說讀書人以學問論高低,年長者拜入年少者門下的情況亦不在少數,不過那是兩廂情願的事實,方舉人和譚振學……

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方舉人問他能否來請譚振學澄清此事,拜名師是所有讀書人的願望,方舉人不想無緣無故多了個不相干的老師,礙於年紀,他不好意思直接和譚振學說此事,故而來找譚盛禮。

「都是綿州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瞞你說,要不是看方舉人態度誠懇,我是不太想來的。」為人辦事最難了,尤其這種兩頭不討好的事,蔣舉人道,「明年就會試,綿州若能出幾個進士乃多大的榮耀啊……」

江南讀書人為何地位崇高,不就是每次會試中進士的人嗎?聽到江南,想到的就是文人墨客,寧靜致遠,而綿州呢?

蔣舉人看著面前的譚盛禮,若譚家人行事高調些,綿州或許有些美名,但譚家人深居簡出,不愛和讀書人交流走動,認識朝中大臣卻為自己謀劃,淡名泊利,神秘低調得很,他不知該怎麼勸譚盛禮,京城不似綿州,稍有盛名就引得眾讀書人頂禮膜拜,京城不缺富有才名仁德的人,譚盛禮在綿州是日月是星辰,來京後光芒暗淡,和普通讀書人沒什麼兩樣,不借祖上情分而想出人頭地的話,恐怕比登天還難。

他張嘴欲再勸勸譚盛禮,哪曉得譚盛禮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讀書人又何須分天南海北呢?」

蔣舉人語噎,但聽譚盛禮又問,「方舉人和振學不曾有來往,怎麼會有這種謠言?」

蔣舉人再次無言以對,說實話,他也納悶得很,方舉人心思七竅玲瓏,處事圓滑,照理說要傳也是傳譚振學效仿他,怎麼會反了呢,他想,或許是譚振學文章的造詣更高吧,儘管方舉人的文章入了國子監先生的眼,但考試不糊名,難保不會有人情的情分,旁的人不了解,他是清楚的,方舉人常常外出應酬,結交國子監先生對他來說不難,而且聽方舉人口吻,若無意外,過些時候就能拜國子監老先生為師呢……

這也是他希望澄清和譚振學關係的原因。

因為拜師學藝有講究,世人眼裡,同時拜入兩位先生門下是對先生的不尊重,哪怕是謠言也不好,但謠言從何而來蔣舉人也不知。

見他不答,譚盛禮沒有再問,而是道,「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和振學說說吧。」

蔣舉人暗暗鬆了口氣,說實話,來之前他勸方舉人別太在意閒言碎語,清者自清,時間長了旁人總會看清楚兩人的關係,費盡心思解釋反倒容易適得其反,能在背後詆毀人的人要麼嫉妒方舉人過得好,要麼和他有私仇,無論哪種,解釋再多都沒用。

「麻煩譚老爺了。」

最新小说: 绊惹春风(双重生) 和哥哥的恋爱日记 香山浔风 卷子 「猎人」在杀你的365日 潘塔斯女神(NP) 碧霄(NPH)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