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它們,沈念不禁感慨,就像人類世界的男追女一樣,只要臉皮夠厚,再高冷的女神也能泡到手。
第一批豇豆長到筷子粗細時,沈念一股腦兒全給摘下來。她討厭老豆角,尤其是皮和裡面的豆子分離的那種,大部分洗淨晾乾醃製酸豇豆,剩下的用來做菜。
人生充滿變數,沈念長大後喜歡吃的,大多是她小時候極其討厭的,例如茄子、豆角和南瓜。幼時被老媽逼著吃茄子的時候,沈念曾委屈巴巴地發誓,日後獨立生活,絕對不沾一口茄子。
後來,她莫名其妙就愛上這種蔬菜,加蒜蓉清蒸,調大醬蘸,經典的肉沫茄子,還有豆角茄條,每種做法都百吃不厭。
菜園裡種的是紫色長茄,綴在架子上,像一個個紫色花燈。
豆角茄條做法簡單,豆角掰成小段,茄子切成和豆角差不多長度的細條狀,依次在油鍋里炒熟裝盤。重新加油爆香姜蒜,加入醬油上色,糖、鹽、雞精調味即可。
兩種樸素的食材混合,仿佛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甜鹹鮮香,是絕佳的下飯菜。而且因為茄子吸油,有了它,沈念通常都不另燒葷菜。
夕陽快要落山時,齊妙來老院看沈念,說要在她家蹭飯,點名兒要吃地三鮮。「你應該再種點小土豆,挖出來手一搓皮就掉那種,光想想我就忍不住流口水。」
「可以哎,眼下正適合種秋土豆,到十月底十一月初就能成熟。包上錫紙放烤箱裡烤到軟爛,撒上鹽和孜然粉,嘖嘖……」
齊妙彎著眼睛笑:「記不記得家裡燒柴火灶的時候,冬天我們搶著幫大人燒火,飯熟後埋兩個紅薯進去,比外面賣的烤紅薯好吃一百倍。」
「嗯,還愛在煤球爐子上烤粉絲。」
粉絲是紅薯做的,棕色半透明,到紅薯收穫的時節,道路邊能看到農民在兩棵樹中間牽根繩子晾曬。小鎮的人們煮羊肉湯愛放它,或者用來燒肉,粉絲吸收肉湯的味道,味道鮮美有嚼勁。
沈念說的烤粉絲,是小孩子們發明的。接觸到明火後,粉絲迅速變白膨脹,和爆米花一樣,不好吃但好玩兒。
晚飯就兩個人,除了地三鮮,沈念又給齊妙炒盤西紅柿炒蛋,主食則是雞湯刀削麵。
沈老師平時不下廚房,唯一擅長的正是刀削麵。據他說是不想擀麵,認為直接用刀削更省事。
男人臂力大反應快,沈老師做刀削麵,不說像飯店師傅那樣放在頭頂雙刀齊飛,動作也十分熟練。薄薄的面片雨點似的落入滾沸的湯鍋里,稍微煮一會兒便可出鍋。
沈念不小心加多了水,面和得太軟,總粘刀削不成型,索性改成搓面魚。齊妙洗淨手陪她一起,邊忙活邊先閒聊:「嚴姨病這一場倒想通了,決定把韓亞送特殊學校去。」
「當初征地時她補繳社保了吧?過兩年領退休金,省點花也夠他們娘倆生活。」
「補了。她早要捨得放手,韓亞說不定比現在好得多。我在網上看了,有些智力有障礙的經過特殊教育,出來自己開店做生意的都有。」
韓亞那邊沈念著實幫不上什麼忙,便問:「特殊學校學費挺貴吧?如果缺錢我可以支援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