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娘子可是大有名聲,遍個汾陽城,現下可無人不聞娘子剛烈不屈的氣性,要論這歷來世道,也的確不少空有虛名的官紳門戶,表面看著高風亮節,實則上早就是蠅營狗苟,比起那些市井門戶來,更有不恥的鬼域伎倆,正有如顧娘子的遭遇,可不就是為族風敗壞所累,也虧得顧娘子有這氣性,不像那些羸弱的閨秀一味順從,如今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總是我早聞大名,也是直到今日才與你這名人謀面。」費氏也跟著眾人一齊打量春歸,卻也又是她話裡帶刺。
言下之意,無非譏毀春歸的家世,別看也能稱為官紳世家,其實不堪得很,更是不屑春歸的行為,在費氏這樣的所謂高門貴婦看來,大家閨秀就該溫柔和順,論是如何,也不能把名聲鬧得這樣響亮,淪為市井之徒津津樂道的談資,更何況又還連帶著家族親長的名聲也被敗壞,把一肚子的爛綿絮攤開來給世人看。
她今日一再刺激沈夫人,奈何對方卻像脫胎換骨一般,怎麼也不肯氣急敗壞,使她有如猛拳擊中軟枕里,白廢了力道不說還閃得腰疼,要擱從前費氏也沒這執著定要讓沈夫人難堪,可隨著胡端和趙江城矛盾一再激化,女眷間的交際便又增添了不少利害相關,費氏才更是不容趙門女眷贏得汾陽高門的認同。
女眷間的走動交際,雖說不至於決定家族榮辱,但當然也有影響,好比女眷在交際圈子裡受到推崇,對於整個家族的聲望自然有所助長,功利場上也不全是男人間的爭鬥,尤其是高門女眷,能夠相夫教子才是她們的基本才能,又怎麼可能當真禁於內宅,日常只操勞著油鹽醬醋的瑣碎?
又比如子女的談婚論嫁,往往會在好些家族間權衡選擇,外部條件一眼看去相差無幾,卻還需要考量婚配對象本身的才品,而多數情況,其實知根知底的甚少,也不能憑藉數面之緣度其行止就能判斷優劣,便就需要借鑑郎君閨秀之母,看她如何為人處世、氣度品行——交際得多了,再能虛應,難免也會泄露真本,男人用心於經濟仕途,大多分不出太多心力教育子女,主母才需要更多擔當起教子的責任,雖說並非絕對,但從普遍而言,主母的身上能夠反應出子女的教養,否則為何聯姻時必需考慮嫡庶,又為何哪怕是庶出子女,但凡是被嫡母教養膝下,婚配也會比那些庶母教養的子女容易許多。
所以女眷參與的各色宴會,其實也是展示氣度修養的場合,不能有貽笑大方的言行,否則一旦落了下乘,不被「圈子」認同,更甚至受到鄙夷排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利夫主的仕進,有損家族聲譽,因而別看著衣香鬢影間的閒談趣話,實則也是明槍暗箭、勾心鬥角。
雅集?當客人中有了費氏這麼一位,就和真正的高雅幽致相去太遠了。
所以春歸那番謙遜,也並非虛應,她私心裡認真覺得今日的宴會完全無關風雅。
又當然聽得明白費氏那番「幸會」的話,藏著什麼樣的用心。
「膏梁易出不肖,貧寒也育俊才,妾身確然是因涉世,才能明白此言原來不假,又覺慶幸的是,妾身本家宗族經此一場事故,諸宗長族老都有悔悟,決斷日後約束子弟肅正家風,謹守先祖庭訓,勿忘廉恥禮儀,宗長族老能夠正視門中弊壞,後輩子侄方能引以為戒。」春歸當然不會反諷費氏的家世,也不遮掩家門的污點,她只是提出俊才英傑並不由出身決定的觀點,把費氏的譏刺擋了回去,至於身為女子不能強出風頭,必需忍氣吞聲方為教養的所謂理論,她甚至懶得爭辯,見仁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