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老太太原本對待兩個兒媳都是一視同仁,只這三兩年來,因為小孫兒的事漸漸對肖氏有了看法,聽何氏這番話心裡更覺憋堵,忍不住就抱怨起肖氏來:「她要真望著康哥兒好,當初就不該硬纏著大郎不肯和離,我怎能不知她自幼就沒了親人和離後無處安身,原本也打算著,家裡再怎樣拮据,也會替她置宅置地保她衣食無憂,日後……康哥兒及子嗣又並不是不能替她送終。她自己選擇了將
康哥兒過繼給們夫婦,也算斷了和康哥兒的母子名義再妨克不著康哥兒,怎料到而今眼看著康哥兒沒病沒災的,又企圖反悔,讓康哥兒替她掙得榮華富貴,她這當母親的,一味只想著自個兒,何曾為康哥兒著想半點了?」
渠出:……
也難怪伍四郎對生母如此厭恨,感情除了何氏和蔣氏的教唆外,連他的祖母也是這樣的想法。
「嫂嫂既然是和大伯已經商量計定,老太太若是干預,大伯雖不會埋怨您,怕又會誤會是妾身在挑撥離間了,且大姑為康哥兒的前程著想,妾身更不敢怫了大姑的好意,妾身只求老太太千萬約束則個嫂嫂,莫要再私底下親近康哥兒,且妾身也不放心康哥兒獨自在大姑夫家,還望老太太許可,讓妾身偶爾也能去太師府看望,或者兩家原本也隔得不遠,一月里將康哥兒接回來住過兩三日,並不妨礙康哥兒的學業上進。」
何氏這樣的請求聽上去合情合理,伍老太太當然滿口應允,且還打發了自己身邊兒的老僕婦,帶她的口信去太師府提醒女兒,讓三夫人多和何氏親近,不可再縱容肖氏與康哥兒會面,更不能允可肖氏逼著康哥兒喚她為母親。
何氏是親耳聽聞伍老太太如此這般的交待老僕婦,轉過身十分的洋洋自得,這才願意把一張眼淚糊花了妝容的臉清洗乾淨,重新描眉塗粉,聽婢女稟報她的丈夫已經是從外頭回府,正在書房考較幾個兒子的功課,何氏也無意跟過去一家團聚,只交待了把晚餐飲食按時備好送去書房,便在廊廡底下穿針引線縫製一套衣衫,渠出聽何氏的婢女嘖嘖稱讚,滿口都是太太待四爺如何如何的關愛和用心,就知道何氏是替康哥兒縫衣,只看著何氏一邊做針線一邊滿臉情深的神色,渠出忍不住惡意惴測——伍小郎模樣極肖生父,何氏定然是將對大伯子的一腔愛慕轉移到嗣子身上!這女人,不敢和嫂嫂爭相公,就打算和嫂嫂爭兒子,這心態該有多麼的扭曲?
經過尚書府一行,渠出對伍家倫常事件徹底改變看法,急著要將自己的心得告知春歸。
可等她趕回太師府,卻發覺大奶奶今日竟然不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