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百久竟然說出這一番話來,著實有些出乎蘭庭意料,所以這回他並沒有反駁奚落。
於是謝百久大覺士氣鼓舞。
「今上心繫民生,說到底是因舉步維艱如履薄冰時,倚重令祖及許閣老真正良臣,所以大受幾位政治理念影響,而今上在諸多良臣佐助之下才能登臨九五尊位,故而也極其重視人心所向。然!今上雖懷賢德之志,慈悲民腸,不過優柔寡斷有失果毅,這從今上雖然早已諳悉皇長孫斷非明君之質,卻念及祖孫之情遲遲難下廢儲決心就可見一斑。趙副使同樣參與廢太孫一役,理當認可,若無魏國公及其趙副
使諸位一再諫勸,甚至逼請,今上勢必不會廢皇長孫儲位。
正因今上優柔寡斷,早已激生了諸皇子奪位之欲,因為眾皇子乃至內廷后妃心裡無不清楚,就算逆上抗命,就算功敗垂成,今上還會給他們留下一線生機與退路,正如皇長孫至今仍未囚禁高牆,江琛也僅僅只被削奪爵位。
周王有聖德太后、晉國公及太師府鼎力相助,確然於競儲一役極大勝算,不過就算周王得儲,這場戰役也不會因此結束。齊王、秦王勢必不會服輸,多少外戚勛臣仍然蠢蠢欲動,內爭不能平息,隱患此起彼伏,今上中興盛世的宏願便難以實現。」
一長篇話下來,謝百久卻並不覺得口乾舌躁,緊跟著又道:「秦王雖為貴妃養子,然幼時受貴妃虐苛,秦王當真不介意貴妃之苛待甘心孝敬?不瞞趙副使,魏國公早已看穿秦王並無以德報怨之胸襟,甘於隱忍,無非是欲爭取鄭門佐助其登臨九五,有朝一日,必定會將昔時所受屈辱變本加厲報復,魏國公不是貪生怕死之徒,但心繫中興盛世海宴河清之志,魏國公確然篤定,唯有鄭門,攜手太師府,集合許閣老等等清正賢臣齊心協力,方能隨方矯正,徹除久弊,使君國社稷繁榮昌盛,天下百姓富足安生。」
蘭庭這才又露出絲縷譏諷的神色:「是麼?趙某還真未看出魏國公竟然有此志向抱負。」
「魏國公乃勛貴,乃戚臣,與太師府、許閣老等等世族文臣天然有如楚河漢界,雙方自來便有利益紛爭,具此消彼長之患,且今上當真便無權衡掣肘以穩皇權之想?魏國公便是將胸臆直抒,等等世族仕林便能信任?倒是會導致天家疑忌,畢竟權勛外戚縱然衰敗,天下輿論盡握仕林之手,也不會賦予絲毫惋惜同情。何為隨方制變?那便是不拘定則,因時因勢制宜。謝某雖為魏國公遣為說客,莫說本身便為無名之輩從來不被廠衛留意,即便是為趙副使檢舉,謝某也斷然不會承認事魏國公為主,所以有些話,不能出自魏國公親口,只能借謝某之口言說。」
這下子蘭庭終於明白了魏國公為何遣謝百久「出戰」,這人雖然不善偽飾,但儒生的身份應當不假,也曾寒窗苦讀飽學經史,倘若他深摸謝百久的底細,或許還能察明此人應試科舉卻因為種種不公屢試不第,但不可否認的是謝百久真正具備機辯的能力,要是換一個人,說不定就會被謝百久這番話說服。
他且聽謝百久繼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