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還是聽見了高得宜終於發聲。
「趙都御顧宜人且慢,先聽聖上口諭。」
——
弘復帝是作了三手準備,要若太子為顧氏據理力爭,便不會有賜鴆酒的旨意,畢竟因太子故處死無罪之人的說法非但不能服眾,而且會先將太子置於不利之地,如果是這樣的結果,春歸會因急病亡于禁內,而蘭庭,既是一心殉死,那麼根本不用弘復帝再加處決,太子的應對讓弘復帝先就放棄了這不得已也是最糟糕的計劃。
所以他繼續考驗,讓高得宜負責判斷,看太子是否言行如一,要若太子反悔,衝動抗令,蘭庭和春歸仍然逃不過一死。
太子經受住了第二回 考驗,高得宜及時阻止蘭庭與春歸服毒。
當然口諭也只是讓蘭庭和春歸繼續等候聖裁而已。
弘復帝再見太子:「詢兒,為父並未堅定裁決,我想聽聽你的建議。」
「秦詢望阿父能再給予信任,秦詢敢往宗廟,在列祖列宗靈前稱誓,秦詢此生,絕不行有損社稷國祚之事,若放縱聲色私慾,秦詢必短折而死,死亦不葬宗陵,淪為百世萬人辱責!」
太子此時當然不會建議弘復帝將蘭庭和春歸處死。
這
回所謂的珍瓏危局,最關鍵即為弘復帝對太子是否信任,蘭庭情知弘復帝最最看重是什麼。
便是中興盛世的政治抱負。
倘若他也捨棄春歸,弘復帝會毫不猶豫將春歸處死,但蘭庭自信,弘復帝不舍輕易放棄他,不為私情,為的就是天下社稷。
只有他抱著必死的決心,才能讓弘復帝遲疑猶豫。
這危局裡,太子、蘭庭、春歸,不能有一個莽撞愚蠢,只有當弘復帝認為留下蘭庭和春歸的性命,比將他們處死更加有利於社稷國祚,死局也就不攻自破了。
結果就是蘭庭與春歸再獲僥倖。
弘復帝選擇了信任太子。
是以高得宜再走了一趟萬春苑,這回他是滿面笑意:「皇上讓趙都御先回太師府,至於顧宜人……不,而今應稱一聲顧夫人了,皇上口令,夫人先且在慈寧宮小住數日。」
這意思就是弘復帝不僅批准了蘭庭為春歸上請的誥命,而且不會再追究突然而生的這起事端,讓春歸暫住慈寧宮,也是因為圓謊——畢竟,皇上是藉助了王太后的名義,把春歸留在禁內。
弘復帝問高得宜:「蘭庭是何反應?」
高得宜哭笑不得:「趙都御說,可惜他昨日剛試治一株芍藥的蟲病,花了半天功夫,竟不知方法是否對那株芍藥有效。」
這話把弘復帝都逗笑了:「他倒對萬春苑依依不捨了。」
但則弘復帝作此決斷,自己其實也覺得身心徒然一松,仿佛卸下了無形的重擔一般,指著案上老高一疊奏章:「都拿去給太子批覆吧,朕這身體是越來越不頂用了,這才看多長一會兒時間,就覺得頭昏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