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崇山發自內心地給張春芽比了個大拇指。
————————————————
蘇崇山和蘇崇水把兩家做的決定同蘇崇文說了,就給蘇崇文出了一道大難題。
遼州城百廢待興,民不聊生,蘇崇山打算養豬,可養大殺好的豬該怎麼辦?能賣得出去嗎?是蘇崇水打算捕魚養魚,捕到的魚該怎麼處理?
遼州城的百姓肯定是不缺魚吃的,想賣只能賣去別的地方,問題是遼州地廣,從遼州去往京州與薊州的路也不大好走,哪怕魚在遼州時還是活蹦亂跳的,去了京州或薊州就能變成死魚臭魚。
還有一個大難題,遼州百姓並不是手裡沒銀子花,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花。
那一場大雪降下來,簡直就是閻王爺給遼州百姓下了催命符,田地里的莊稼悉數凍死,人本來就填不飽肚皮,還爆發了瘟疫……往來的商人稍微有點辦法的,都躲出這人間地獄了。
倖存下來的那些百姓手裡空有銀子沒處花,難道還能啃了銀子充飢?
蘇崇文書房裡的油燈亮了好幾夜,他眼下的青黑色都快趕得上將死之人,總算擬定了一份大致的計劃出來。
首先:救人。遼州本來就屬於地廣人稀的類型,百姓原本就不多,之前又是雪災又是洪災,再加上瘟疫,一連遭了三次的天譴,餘下的百姓更是少之又少,但凡還有一口氣在的百姓,不論老弱長幼還是婦孺,都必須救!若是遼州無人可用,那就算窮盡他蘇崇文的一雙手,也無法扭轉乾坤。
其次:修路。隔斷遼州與中原的那些山路必須踏平,最好是修出一條寬敞的官道來,能夠讓外來的商人進入,帶動整個遼州的氣脈活泛過來。錢如水,流通才能不朽,商人便是那搬水的水車,坐望天下繁華之處,哪裡能少得了商人的蹤跡?
再次:引人。遼州想要重建,必須從各處引來工匠匠人,手工藝人等等,最好是能讓更多的人搬來遼州,將遼州城中那些空出來的屋子都填滿,最好是將遼州城再擴大數倍,以遼州城為中心,輻射出去,使得村落屋舍繁多如牛毛……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若是人都不夠,那談什麼重建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