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卻暄抿唇一笑,原來是不僅是攀上高枝兒了,還是攀上了對家的高枝兒。
作者有話要說:滿滿人設微調,我女鵝,現在不能是個受氣小包子!
第5章
老太妃聞言不怒,反倒從容一笑,在棋盤上又落下一子。這一笑,笑得烏氏與賀之昂心裡發毛,但又想到了華陰公主在身後做後盾,慌亂也就散了。
「既然如此,那老身先恭賀順侯世子得公主青眼,再祝世子平步青雲。」老太妃聲音綿長平穩,帶著漫不經心。松垂的眼皮微微耷拉著,面上縱橫的褶皺好似都帶著嘲諷。
老太妃早年征戰四方,又身居高位,一身的氣勢豈是安居高廈的婦人書生能比?烏氏被駭的不敢說話。
待馬車出了王宮前往驛館下榻,烏氏尚處在混沌之中。
「我兒,親事就這樣退了?」烏氏冷不丁拉著賀之昂的袖擺,雙眼無神問道。
「退了,母親。」賀之昂免不得也冷汗津津,點頭答道。
「明日咱們就啟程趕回交趾,這平陽是萬萬不能逗留了。今兒咱們墮了宣王家的面子,又把退親的事兒鬧得沸沸揚揚,滿城皆知,想必華陰公主那兒也得知了。
華陰公主與宣王宮向來不對付,此舉應當是大大順應了她的心意。」
烏氏冷靜下來,有些滿意的握著賀之昂的手,不禁感嘆「我兒有大造化,得公主看重,是要成為駙馬的,何必屈居失勢的郡主之下,看她臉色。」
賀之昂目光流轉,面色不定,想起方才所見殷卻暄的容貌,大為遺憾。若殷卻暄並非藩王郡主,只是一民女,他與華陰公主成婚後還能偷偷養為外室。
賀之昂將陰暗的情緒深深埋進心底,只是已經有了這樣的種子,總有一個時候,這個想法會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
青石板路的上雪已經堆積起厚厚一層,足夠沒過人的腳腕。宣王宮前掛著十二對用白綢糊成的大燈籠,此刻也在寒風中搖曳飄晃,好似下一刻就會被寒風撕開一道口子。王宮前執勤的侍衛銀甲鋥亮,站得筆直。
順侯夫人緊緊看了那二十四隻燈籠,抿起唇來:「之昂,即便國喪,白綢的燈籠,也不是誰都能用的,除非皇親國戚,異姓親王。」
賀之昂順著烏氏的目光去看,那昂貴的白綢所制的燈籠,好似不是什麼稀罕物件,輕易的就讓其受寒風摧殘。宣王宮厚重的宮門禁閉,森嚴禁忌。只餘下小偏門供人採辦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