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那考生如喪考批的被拖了下去。
或許,他方才不爭不搶,還會安全入內。
然而此時後悔也無濟於事。
徐瑾瑜並不知身後發生的風波,等他尋到了自己的座號入座之後,不由一愣。
嚯,難怪人家不會查的那麼仔細,原來一旁一直會有一個兵將一直盯著考生的。
要知道,前面的考試時,也至多是一名兵將盯四個學子,哪裡有此刻這位「貼身保鏢」盯得嚴呢?
不過,徐瑾瑜對此倒是無所謂,他與自己面前的兵將對視一眼後,緩緩挪開了目光,打量著考棚的周圍。
嗯,這裡有兩處適合掛上油紙布,下雨也不怕了。
徐瑾瑜想著,便直接動起手來,左右這會兒還未開考。
等到天徹底放亮之時,那熟悉「龍門關」又響了起來,徐瑾瑜終於目不斜視,正襟危坐起來。
鄉試,開始了。
本次鄉試由翰林院掌院主考,試題也是經過翰林院剩餘數十名官員匯總而成。
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雜!
只是簡簡單單的四書五經的考核,就已經被這些一路披荊斬棘考上去的翰林大人們玩出了花兒。
第125章
比如本場次題, 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唯性。
就短短兩個字,可是卻讓多少考生都沒有一定點頭緒。
唯性,唯者, 單也;性者,生性也。
只單單從這兩個字眼來辨,只會單純的以為出題人要考生以人之生性為題,從人性善惡入手。
而這,就是考題的第一個坑,當然幸運的是,因為其太過明顯, 出了一些學問實在不紮實的會掉坑外, 但大部分考生都不會被其干擾。
別忘了, 這一場考的是四書五經, 要解題,首先要剖析這道題目用意, 那便要先定位本題的出處。
於是, 就這二字在四書五經中縱觀,合適的字句不過寥寥幾句, 篩除下來, 這樣一句話便映入眼帘:
「唯天下至誠, 為能盡其性。」
這句話出自中庸,至,有極致之意, 是以這句話的意思便顯而易見, 唯有使誠達到極致, 方能是人之天性稟賦達到極致。
到了這一步,有些心性急躁的學子就已經開始作答了, 題目不外乎是圍繞至誠來寫,引經據典,一通誠之美德的好處、妙處云云。
若是考生當真如此作答,那便要恭喜他們,成功進入圈套二。
若是能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者,便會知道這句話只不過是二十二章中的一句,斷章取義,乃是大忌!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