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今日心情起伏頗大,可連續兩件讓他愉悅之事都與一人有關,這才成帝都不由哼笑一聲:
「看來朕此前真不曾說錯,這徐瑾瑜便是朕的福將!明年便是會試,他……嘖,那還是個孩子,朕是否有些太心急了?」
但即使如此,多日籠罩在勤政殿上的陰雲,終於煙消雲散。
馮卓再一次感嘆,這徐解元的靜心之效。
之後的半個月中,京郊的氣氛分外沉凝,以至京城之中不少嗅覺敏銳的人家都覺得心裡頗為不安。
聽說,那刑獄司之中,每日的哀嚎聲一直未曾斷絕,裡面的血水從大牢一直淌到門外。
連門外那塊青磚石都被浸成了血色,連一場淅淅瀝瀝的秋雨,都不能將其徹底沖刷乾淨。
除此之外,邊境又有一份八百里加急的軍報發了回來,而這日正好是大朝會之時——
「啟奏聖上,我軍與越國軍隊於九月十三日發生戰役,我軍慘勝,共計陣亡將士一萬兩千五十八名,折損戰馬約兩千匹,弓矢等武器損耗約三千七百餘把,邊城良田被燒毀一空……」
這則軍報一出,朝上鴉雀無聲,就連成帝的眼中也不由含著一抹沉痛之色。
這可是一萬餘名將士啊!
可還不待成帝替那些已故的邊境戰士哀悼結束,戶部侍郎走出來,大聲道:
「聖上,您該下決定了!而今正值秋收之際,邊境百姓卻無糧可收,長此以往,只怕百姓怨聲載道,民心不穩啊!和親吧,讓百姓過一段安定平穩的日子吧。」
而這戶部侍郎,便是成帝那日腳邊言辭懇切,請求和親的奏摺主人。
成帝並無適齡女兒,唯一有名有姓的便是長寧公主,是以這戶部侍郎意在何人便不言而喻了。
而戶部侍郎這話一出,附和之人不計其數,一瞬間,嘩啦跪下了一大片。
他們都在請聖上與外敵和談。
他們都在逼聖上下旨和親。
為數不多還站著的大臣之中,平陽侯上前一步,一拱手道:
「臣以為,越國為積蓄這場戰爭定籌備已久,若是我大盛貿然和談,失去縣級,只怕才會引發更加慘痛的後果。
且,和親之舉是為下策,若是和親可以成行,當初前朝之時,越國為何輕易屠殺前朝明霞公主,以示誠意?
越國人狼子野心,其所圖並非蠅頭小利,且其貪婪成性,猶如水蛭蚊蠅,臣以為,當戰!打怕了他們,方可一勞永逸!」
「臣等附議!」
隨著平陽侯這話一出,朝堂之上又有許多主戰的官員在平陽侯身後下拜。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