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坐在了皇帝的懷裡,輕輕的吻了吻皇帝的臉頰,「當年開國皇帝,復國皇帝都曾在疆場拼殺過,陛下若想直追他們,您有沒有想過御駕親征?同韃子大汗親自對決,讓天下人明白,誰才是天命所歸的英主!」
「御駕親征……」
太危險了,皇帝此時不願意做太危險的事情,他坐鎮京城,指揮前軍滅掉韃子,取得的功勞誰有能不算在他身上?賢妃星星眼的崇拜的看著皇帝,他心裡的話不好說出口,「御駕親征非同小可,朕需要仔細的思量,何況朕若是親征,京城交給誰?有太子朕才能出征。」
賢妃熱衷於皇帝御駕親征,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敦促皇帝冊立九皇子為太子。
「陛下說得也是, 臣妾以為若想百姓歸心,陛下的威名直追先祖,您得做出點讓天下側目的事情,韃子如今顧此失彼,貴族不服韃子大汗,實在是大唐帝國的好機會,剿滅了韃子的人為皇……陛下這句話是復國之時,抽中風雲簽的皇帝在登基時說的,他只是暫代皇位。萬一……百姓愚昧,只會記住誰滅掉的韃子,根本不知陛下為滅掉韃子耗費的苦心。」
「那句話並不足為俱,天下還在朕手中,朕不讓位,滅掉韃子的將軍是朕的下屬,他奈何不了朕。」
「陛下莫非忘了齊王?若是陛下出兵韃子的消息傳揚開來,齊王若是主動請纓呢?」
……
皇帝臉色凝重,齊王還真是一個不能不提防的人,可是御駕親征……皇帝又擔心會有危險,想了一會,道:「一切等朕了解詳情再說。」
若是敵我力量對比相差懸殊,大唐穩贏,皇帝也不是不能御駕親征!
正文第三百四十八章 觸發
皇上並非賢妃說什麼,就相信什麼的人。
賢妃提出的建議,確實是皇帝消弱李冥銳影響力的好機會,如果韃子內亂,再加上同蒙古諸部談判破裂,此時到是一舉蕩平韃子的良機。
即便不能消滅大唐帝國的隱患,也會消弱韃子的實力。
皇帝在心底有異動此時對韃子用兵,只是在御駕親征上,他存了幾分的猶豫。
並非他不想成為千古聖主,御駕親征韃子危險性大,萬一出現意外,皇帝怕自己有危險……最為重要得是,皇帝此時不敢再強硬固執的冊立賢妃的兒子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