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御史出列,低頭拱手:「皇上令蘇狀元入朝為官已是寬容愛才。然女子科舉、女子做官不合祖制,有違天道。更何況是正六品的翰林院?」
「翰林院乃清議之地,經手的都是國家重事,且翰林各大人均為男子。蘇狀元為女子,行事諸有不便。」
「翰林修撰權屬不定,專為她單開一職,實為不妥。」
周武煦面色不變,問道:「那董卿以為呢?」
「微臣以為可以效仿前朝,為女官,替皇后娘娘分憂解難。」
此話一出,滿朝稱讚,各大臣均是贊同。
吵吵鬧鬧間,就見一人站出,長身如玉,氣質出塵,「回皇上,臣以為董大人所言不妥。」
不等皇上詢問,韓韞玉便道,「如今天下百姓都讚頌皇上任人唯賢,選才不拘一格,為國效力的決心空前高漲。若讓蘇大人去一些邊緣職位,勢必會打擊眾人積極性。影響皇上在百姓心中形象。」
「其次,皇后娘娘治下有方,後宮被娘娘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今讓蘇大人去內宮,豈非對娘娘的不滿?更不說讓狀元去內宮也不合規矩。」
「董大人擔心修撰權屬不明,其實皇上已經講明了。蘇大人史學頗豐,可在翰林院修史編史。」
擬寫詔書,畢竟是短時間之事。平常無詔書之時,翰林院學士也會參與編史。
除了呂丞相一脈,眾人聽了他的話,依舊猶豫不決。
韓韞玉勾唇,口齒輕啟:「莫不是諸位府院有更適合蘇大人的職位?」
眾官心中一凜,是啊,不讓她去翰林院,萬一皇上把她派到自己部門怎麼辦?
那可不行。
於是各個變臉,爭相同意韓韞玉的言辭。
翰林院學士臉都綠了。
這群見風使舵、自私自利的傢伙。
自己不想要的人,就推到他們院裡。
周武煦滿意了,他敢讓蘇希錦參考,就已經顯示出他的魄力。更何況是宣布她為狀元,賜高官。
他所做一切,不過是混水摸魚,分清朝廷黨派,便於以後清洗舊黨。
從正陽門出發,往東面大門進,翰林院所在地,在東南面最角落。
院子四周都有大樹,枝葉茂盛。院內種了兩棵銀杏樹,掉落的樹葉,吹得滿地都是。
蘇希錦由內侍領著,前去報導,看到這個樣的情形,不由念道:「翰林院內有兩棵樹,一棵是銀杏樹。」
內侍豎起耳朵。
「另一棵還是銀杏樹。」
內侍轉過頭來看了她一眼,「蘇大人氣定神閒自然是好事。只翰林院乃清議之地,各大學士正容亢色,一絲不苟。望蘇大人多多考慮。」
蘇希錦笑道,「謝公公提點,我非不知好歹之人,會記住公公的好。」
那公公見她態度謙卑,一臉笑容,只當她聽進去了。遂不再多言。
公公將蘇希錦送到門口,並為她推開沉重的紅色鎏金大門,便離去了。
翰林院內各學士見她進來,渾然不覺。看書的看書,商議的商議,只當沒她這個人。
蘇希錦挑眉,看來自己坐冷板凳了。
官場第一步:熟悉環境和規章制度,等待上級布置任務。
那上級不布置任務怎麼辦?自己找事做。
蘇希錦掃視了一眼,將翰林院布局記入腦海。而後回到自己座位準備編史,卻發現自己沒座位?
喔嚯,遭遇下馬威了。
「李內侍,」眼睛精準盯著一人,「你看我這身綠色黑帶官袍好看嗎?」
「聖上賞賜,自然好看。」
「那您說它如果染上地上塵埃,是否有負皇恩?」
李內侍眼睛一轉,明白過來,「蘇大人見諒,原是哪個粗心的下人,忘了安排。下官這就讓人為大人布座。」
說罷,厲聲呵斥身後的小廝,讓他速速去端桌案、胡椅。
蘇希錦臉色不變,笑盈盈道,「本官還以為是李內侍不滿皇上任命,刻意為難本官呢。」
好大一頂帽子,雖然確實如此。李內侍駭了一跳,哆哆嗦嗦跪下請罪。
「本官不過開個玩笑,李內侍何必如此小心?」
正好桌案到了,蘇希錦扶他起身,去內側找了史書,進行編撰。
一直不說話的紫衣學士季伸全說話了,「蘇大人好大的官威。」
蘇希錦作了作揖,「季大人誤會下官了,原是李內侍失職,主動認錯,並非下官要求。」
「哼,巧言令色。」季學士冷哼,「蘇大人不要以為,仗著皇上恩典進了翰林院,便高枕無憂。能不能坐穩這個位置,還有兩說。」
她既進來了,自然能坐穩。
蘇希錦勾唇,一派謙遜。
季大人見她聽訓,繼續道:「你且知道便好。本官非柳博士,乃先皇親自選才提拔。為官二十年一直兢兢業業,手下經過的詔書,不計其數。」
「下官多謝大人提點,」蘇希錦拱手禮拜,「日後必定向大人學習,兢兢業業,為國效力。」
柳博士被她氣暈,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擬寫摺子,向聖上辭官。稱自己為官多年,毫無建樹。
周武煦自然是安慰又安慰,補償又補償。
說蘇希錦年紀小,說話沒忌諱也是有的。
李博士又羞又氣,最後還是就坡下驢。
「哼,」季大人見她軟硬不吃,拂袖而去。
蘇希錦其實自己也沒想到,周武煦會把她弄進翰林學士院。
畢竟此院相當於皇上秘書團,裡頭人人皆清貴。
然仔細一想也在意料之中。
周武煦因聽她削藩、內閣等制度,才破例讓她科舉。如今將她弄到這個位置,是方便行事。
反正她自己無所謂,她就是陳國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等搬完了,就去各州府上建設。她還是更喜歡為民服務,深入人民群眾,做實事。
蘇希錦看了一上午史書,梳理前朝秘聞,別說還真讓她找到了感興趣的。
北魏開國皇帝估計也是個穿越的。
穿越前大致處於宋朝。當今許多制度他都借鑑了唐宋兩朝。然因擔心弊端,又創造了一些奇葩制度。
最錘的是,他結束亂局後,便滿地找姓楊的殺,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這點正史和野史都有記載。
只是後面又經過了幾次戰爭,許多歷史上的名人都沒出現,時代早就亂了。
蘇希錦將前朝歷史看過,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在案。
因絕大部分史書,都是按照國別體和紀傳體所書寫,其間夾雜春秋文筆。
所以她採用了編年體。
寫史當中立客觀,若能按照編年體編寫,也能看清過往,問尋原因,警示後人。
未時末,官員散班時辰到。蘇希錦收拾好座位,整理衣服上的褶皺,慢步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