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作比,三州的威脅顯得無足輕重,其威不戰而解。
連呂相都不得不感嘆她運氣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此子若為男,必為一代明主。」
韓國棟不過回了個老家,就撞了如此大運,當真是祖墳冒青煙。
呂子慕笑道:「慶幸其為女子……縱為女身,尋常男人也不及。」
是要慶幸,這樣的人若為男子,沒有哪個君王容得下他,不成王便成寇。
「陛下心意已決,這事只怕還有文章。」
呂子慕道:「祖父不必擔憂,孫兒有一計。若成,一年後,謝氏必毫無還手之力。」
謝氏倒台,五六皇子母族式微,楚王非娘娘親生,如此這天下還不是他們呂家的?
自家也有一個智囊,呂相欣慰撫須,「阿慕且說。」
……
西南夷歸順,朝臣對管理此地展開激烈討論,提議與大理一般,派自己人接手。
「蘇卿,」周武煦看著人群中的蘇希錦,問道,「此次收服西南夷,乃你出謀劃策。對於管理此地,你有什麼看法?」
眾人尊敬看著她。
蘇希錦面色肅穆,「回陛下,臣以為管理大理之法雖然好,但不適應西南夷。」
「這是為何?」
「一是兩者歸順意願不同,當初大理歸順,乃被動歸順,咱們不得不防。而西南夷為主動歸順,國內貴族、百姓早已達成了一致意見,咱們可以輕易接手。二是兩國國土面積、地理位置不同,西南夷地小,整體面積狹長,包裹在大理與內陸兩邊,威懾性小。三是西南夷自來軍事實力弱,百姓多經商,以和為貴。」
「如此,愛卿的意思是不必管了?」
蘇希錦搖頭,「臣以為該怎麼管怎麼管,只是可以將之按地理位置,劃分幾個區域,分別歸屬臨州府。」
「妙啊,」就見武官陣營有人拍手稱讚,「此法甚妙,微臣看可行。」
不僅妙,還毒,直接將一個國家分崩離析。
此法肉眼可見的可行,眾人沒有爭論,便照著這個方法實行起來。
慶豐十月,陛下將西南夷按東南劃分,分別將之划進大理、成都、黔中等州府。
同月,前往相、洪、刑三州調查的人,接到戶曹旻大人舉報,確定三州黃冊作假,隱瞞稅收。河東轉運使收受賄賂,為之打掩護。
陛下震怒,下令嚴厲重懲,殺滅這股歪風邪氣。涉事之人皆被抄家流放。事到臨頭,三州知州也不哭天搶地,鬧著要上吊自盡撞牆了。
御史台全員失聲,原先彈劾蘇希錦的那幾位大臣,犯上間歇性失憶症。
塵埃落定中,蘇希錦借著西南夷歸順的喜慶和民間威望,上書陛下改革稅制。
蘇大人言:「此三州為查出來的,那些沒有查出來的還不知幾何。而今之稅,讓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百姓寧願賣身為奴,也不願種地墾荒。個別稅收重的地方,放眼望去,十室九空。長此以往,必將威脅到陳國發展。微臣以為更改收稅制度刻不容緩。」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許多大臣反對,揚言更改稅制與另立儲君一樣,會動搖國本。一招不慎,民不聊生,滿盤皆輸。
「蘇大人以三州累及全國,未免小題大做,興師動眾。」
「而今稅收之策,乃前朝留下,保了前朝兩百餘年繁榮昌盛。可見其並無大的弊端。反倒是蘇大人提出的法子,那是從未聽過,亦從未見過。誰知道有什麼後果?」
「如今百姓安居樂業,國內海晏河清,臣以為當穩中求勝,不宜改變稅制。」
一群人對著蘇希錦發動猛烈攻擊,呂、謝兩家尤甚。改變稅制,第一個利息受損的就是他們官員,其次為商賈豪紳。
「焉知前朝不是因此亡國的?」你罵任你罵,蘇希錦始終保持衝鋒,勢不可當。
顧學士道:「前朝亡國,乃因謝家暴政引起。與稅收有何干係?」
這些人都不看史書的嗎?蘇希錦挑眉。
是了,那本史書是她主持編撰的,這群人自恃清高,一定沒看。
她背著手說道,「前朝末期,世家壯大。百姓交不起稅,或流離失所,或賣身為奴幫富商種地。以此躲避沉重的稅賦。世家看中時機,大量從民間購買土地,壯大自己的勢力。如此,謝氏王朝收不起稅,世家卻賺得盆滿缽滿。末帝愚蠢短見,眼見著世家做大慌了神,才有了後面一系列自殺行為。」
什麼修訂士族譜,打壓姓氏,哪樣不是隔靴搔癢之舉?
其實以士族的清高性子,若不是北魏末帝大量罷免殺害士族之人。末帝還能做個傀儡,苟延殘喘些時日。
說到底,還是皇權式微,士族強盛所致。
「如此,不允許土地買賣不就成了?」有人說。
「不允許買賣,但稅收依舊。富商見機低價租賃,百姓既要上稅又無田地可種,只會加速事態發展。」
「說到底還是商人的錯,」那個剽悍的武將忍不住了,「這幫見肉不撒手的崽子,遲早要讓他們完蛋。」
這個兵蠻子,塊頭生得大,就是不長腦子。商人那麼多,都完蛋了,國家怎麼運行?
「商人重利,亦不是毫無作用。如果說百姓是器官,他們就相當於人的血液,為各地運輸物資。」蘇希錦道,歷史的經驗教訓說明,重農抑商不可行,只能短暫維持王朝穩定。
武將憨厚摸了摸腦袋,「左右我沒讀個什麼書,想不到那麼長遠。蘇大人讀書多,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蘇希錦發現她在武將陣營,形象十分良好。稍微想想就明白了,韓國棟為樞密使,她嫁入韓家,說到底她也算武將陣營的。
呂相道,「依蘇大人之意,若取消丁稅,僅留地稅,那稅收不是更少嗎?如何維持國庫充盈?」
這正是保守派擔心的。
「不會,」蘇希錦搖頭,「有三點,一是取消丁稅,並不代表不交丁稅。而是將之併入田稅中,調整田稅即可。二是人丁不上稅,那百姓會考慮多生,人多了自然就會多種。如此國富力強,人丁興旺。第三,也是最根本一點。以前上稅的人多,現在上稅的土地多,說到底朝廷增稅並未減少。」
清流派的人認同,不過也有擔憂。翰林呂修撰提議:「這些只是蘇大人你的推測和猜想,未曾發生的事,不能定性。呂某以為穩妥起見,一來應當鼓勵折銀錢抵稅,二來當增收商稅以彌補田稅的不足。」
呂家的反應不對啊,表面上看是在阻止她,實則是在推動政策的實施。
蘇希錦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你們呂家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呂子慕的言論得到清流派和眾多朝臣的支持。蘇希錦正欲堅持重農抑商要不得,哪知周武煦坐不住了。
好傢夥,這個排頭兵給力,以一敵百,火力迅猛。
就是太迅猛了,不懂得見好就收。
「呂翰林言之有理,」周武煦拍手稱讚,「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得考慮商稅。」
「陛……」蘇希錦張嘴,當重農也重商,一刀切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