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和徭役兩部分,姜穠想首先搞清楚,賦稅是怎樣折合成銀兩的。雖然她明白葛貢士所說的折合法,但有些細則還需要弄明白。
眾多村民之中,姜穠稚嫩卻清冷的聲音響起:
“‘地不分上下,一體出銀’,那就是田地不分是上等田還是下等田了,都按一樣的價格出銀子。那究竟是按上等田折合銀子,還是按下等田折合銀子?”
或許是壓抑心中的悲憤與悲憫太甚,葛蕤突然就升起一點惡作劇似的心思,他想看看這個已經明白這次賦役法的內中腌臢的小女娃,在知道其中還有更加髒惡的事情時,那雙清澈見底的眼會否被氣得猩紅?
“哈哈哈!既然田地都不分上等田和下等田了,朝堂官府自然是樂意都按照上等田來計算的!所以啊,田賦的具體折合方法,是夏賦上田畝稅六升,加上秋賦上田畝稅五升,就是夏秋兩賦一年每畝地十一升麥子。”
葛貢士此話一出,村民中間立即嗡嗡作響,交頭接耳起來。
他們種的是開荒來的下等貧田,以後卻要按照上等肥田來交田賦?!這是何道理?!
姜穠繼續問:“那十一升麥子,折合成銀兩是多少?”
葛蕤見這小女娃還沒像其他村民一樣變臉,但他有信心在說完後,她總會變臉的。
“雖然市價麥子大約是三十文一升,但府縣官價是四十文一斤呢,那自然是很樂意按官價來折算的了。每畝每年交納十一升麥子的田賦,折合成銀錢,就是四百四十文錢。”
“這是何道理!明明我們一升麥子只能賣到三十文錢一升,以後所有人都要賣糧換銀了,可能三十文錢一升都賣不到,官府卻要我們這算成四十文錢一升!?我們直接交麥子,官府又不要,這是何道理!”有村民嚷道。
又有附和道:“對啊對啊,我們明明種的是下等貧田,卻要給我們算成上等肥田!我們明明連三十文錢一升麥子都賣不到,卻要給我們折合成四十文錢一升!這是何道理!?”
顯然,在姜穠和葛蕤一問一答,將折合方法講明白後,村民們便也反應過來了。
然後,本想讓姜穠變臉的葛蕤,還沒等到呢,他自己先變臉了:
“前天我也在縣太爺面前問了,我問他是何道理,他給我的答覆是:不需問道理,問就是朝廷下發的政令就是如此,要麼乖乖地遵循,要麼讓你們乖乖地遵循。他是這樣答覆我的!你們
說說,我們夠格講道理?講給誰聽?又有誰會聽我們講道理!?”
一張小几倒了,几上的那杯清茶滲入院中的泥土裡,茶杯在地上打著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