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我一直念著你們兩家的人情,以後凡事有需要我家的,只管告知我們一聲!”
“穠娃兒真能幹!你們無償教我們這門賺錢的手藝,讓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感謝才好了!
反正我記著情呢,如今一時還不起這人情,那我就記著以後慢慢還!
對了,穠娃兒,嬸子上次送你的柿餅好吃不?今年嬸子我多摘些回來霜著晾乾,明年多送穠娃兒你一些啊?”
“對對!據說穠娃兒喜歡吃板栗糕,嬸子我手笨做不來。不過等秋天時,嬸子給你撿一袋子板栗送來,你自己做好吧?對了,也給五斤你送啊。”
“對對,給穠娃兒和五斤都送!”
……
姜穠:“……”
是怎麼又演變到了送零嘴的環節?她也沒表現得多饞嘴啊?
夏五斤笑呵呵的,非常高興:“好啊好啊!謝過嬸子了。”
若是送來的板栗多,就拿一部分去縣城賣了換錢。
如此一來,近處的賦役銀困境,姜家以原價收購麥子,就算幫忙解決了。
明年及以後的賦役銀重擔,姜夏兩家又通過無償教他們栽種段木香菇,一年掙來四五兩銀子(這還是保守估計,畢竟姜夏兩家合夥一起一年能賺二十多兩銀子呢!),幫忙減輕了。
之後,有不少人家回去後,都暗暗開始合計:
以後每年的賦役銀,爭取從段木香菇里出。那麼每年收上來的麥子等糧食,就不用賣出去,可以全留著自家吃了!
而且以後冬天的時候,家裡男丁又不必出去服役了,這日子竟然是會更好過了啊!
在過日子方面,貧民百姓都是再精明不過的,都能算得出這筆帳。
一旦算清這筆帳之後,村里人家就更加知道,段木栽培香菇這門手藝何等重要了!
這可得好好學、得學會,這
樣以後才能把收的糧食全都留在自家,也才能吃頓飽飯!
還有那些更精明的人家,又想到夏五斤在縣城裡有些人脈,且收買干香菇的袁屋雜貨袁老闆,與夏五斤和周翠娘打交道已久,想必他們關係不錯。
那以後他們賣干香菇,怕是還得走姜夏兩家那裡……
所以,不能一學會手藝,就過河拆橋不認人,得要一直與姜夏兩家打好關係才好。
所幸,姜家人都很厚道,夏家夏五斤在縣裡有幫混子朋友、並不好惹,不過也不是不能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