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待他成了李家第一個端起國家飯碗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們也早已換了另一幅面孔了,不過不是所有的傷痕都能靠時間癒合的,有些只是被壓在記憶深處平時不看不碰不想而已。
後來李婧落地,明明兩邊都是人丁興旺的一家子,愣是沒個長輩能搭把手的,李家老太太還沒幫忙帶幾天孩子呢就這疼那疼地折騰,一會要錢一會兒要買東西甚至還偷摸將家裡東西裝回去準備給自己寶貝大孫子吃,更讓王文英不能忍的時候居然趁著自己睡著的時候偷摸掐孩子,把她氣得要發瘋,乒桌球乓大吵了一架才把這瘟神送走了。
婆家不可靠,娘家也靠不上,老娘還沒來呢,就話里話外地說到大侄子小侄子怎樣怎樣,還在月子裡的王文英氣得半死眼淚流了一缸,索性辭了職自己在家帶孩子了,既然都靠不上就誰也不靠了,小夫妻倆借了些育兒書籍回來悶頭研究,又厚著臉皮不時跟年長的大娘大媽們請教,提心弔膽地好不容易才把孩子給養大了。
所以後來見著媳婦對女兒事無巨細越來越緊張,李衛一開始也沒當回事,主要是當年太難了,大人孩子都吃了不少苦,就一個女兒,媳婦緊張點也正常,只是不知道哪裡出了岔子,最後母女關係弄得越來越僵卻是他始料未及的。
正是因為這些往事,所以李衛夫妻倆心照不宣地都與家人關係並不親密,該盡的禮數盡到了就行,多的是一點沒有,按私心裡來說,其實他們心裡巴不得自家那些不靠譜的家人不要來參加閨女的升學宴才好呢,省得不管不顧的不講究給孩子丟人,然而這種話只能放心裡想想,卻不好細說,只好在細節上自己留心注意了。
好在最後升學宴順順利利地辦完了沒出什麼紕漏,也許是老人家年紀大了終於知道點是非分寸臉面尊重,亦或許是知道兒女都不好拿捏準備換個策略了,雖然在席上假模假式地哭了幾句叫人好笑以外,倒是沒出什麼大問題。
王文英對這些人也沒什麼高要求,只要不來招惹自己,大家逢年過節不得不碰面的時候保持個表面關係不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