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荒郊野地的,離城門還有一里多地,此刻天又將晚,你家男人便放心讓你一人在此間行走?”
他淡淡說道。
顧早扭頭西望,這才注意到那太陽確實只在西山邊只剩小半個臉了,此時白日已是漸短,只怕沒一刻鐘,天便會黑了下來。
她躊躇了下,終是不再理他,低了頭匆匆朝前走去。
那男人卻也不再說話,只是仍那樣提了馬韁,不緊不慢地跟在她身後,遠遠地隔了有十來步的距離。
顧早一口氣憋了一直走了將近半個時辰,才漸漸看到了些路人,想是已經快近城門了。忍不住偷偷回了眼看去,見到那大鬍子居然也跟到了這裡,心中不禁微微一動。
她雖是覺他可厭,但方才所為,畢竟是為自己考慮的多,等進了那還未關上的城門,猶豫了下,終是停下了步子,等那大鬍子上前勒了馬,她嘆了口氣,仰臉說道:“多謝了,這裡已是熱鬧了,你不必再跟我。”
他一怔,本以為又是一場冷諷熱嘲的,未料雖沒看見個笑臉,卻也是得了一句道謝。
顧早說完了,也不待他回答,繞過了那高頭大馬,便又匆匆朝前去了。
大鬍子男人騎在馬上,望著那很快便消失在夜色和不斷涌動的人cháo中的背影,微微地有些出神,終是搖了搖頭,一扯馬韁,朝著鄭門方向疾馳而去了。待到了那靠近汴河的府邸,早有門口的小廝看見了,急忙上前接他手中的韁繩。他下了馬,抬頭瞧了眼門口高高懸掛的映了“太尉府”三字的紅紅燈籠,進了大門,繞過影壁,穿過了正堂和二堂,又過了一道砌築斗拱的垂花門,這才入了內院的園子。沿途遇見的家人奴婢見了俱是矮膝口稱二爺,他也不大搭理,只是匆匆過了北房東花廳的遊廊,這才到了一間屋子前,早有那立在門口的丫鬟掀開了帘子。
此時天氣並未很冷,只是那屋子裡已是燃起了上等的銀炭,他剛跨了進去,便覺得一股子挾了脂粉香氣的暖意迎面熏了過來,定睛瞧去,那屋裡此刻正烏壓壓地已經堆了七八個人,都是府里的女眷,正在談笑晏晏,屋裡一片chūn光。
他朝坐在正中鋪了黑色繡金彈裘雲椅上的一個老夫人疾走了幾步,到了跟前,俯身行了禮,口裡說道:“娘,兒子這幾日俱是一早出門,回來之時娘又已是安歇,總趕不上問安。今日總算是碰上了,還請娘勿要責怪。”
他話音剛落,站在那老婦人身邊的一個中年婦人便已是笑道:“二弟這話說的,剛剛娘還在和我念叨著你的終身大事呢。你侄兒眼見著都是個要成親的人,你卻總是在外游dàng,一年也難露幾個面,若不是娘下月逢了花甲大壽再三催bī,只怕你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逍遙呢!”
這說話的婦人卻是他的大嫂姜氏,太尉府的大房夫人,頭戴一隻攢金鳳頭釵,身穿黑色灑金祥雲對襟袷衣,麵皮白皙,臉容端莊,只是顴骨之上稍稍有幾顆雀斑,雖是用了粉,卻也遮蓋不住。
那姜氏剛說完,站在里側些的一個二十來許的婦人便吃吃地掩口笑了起來道:“老夫人,要我說二爺這樣的人材,每日裡打指fèng里過的銀錢又像是那流水,只怕在外面早就有了香窩的,若是真有了,也就早早就帶了回來,指不定從此就能收了心留下呢。”
說這話的卻是楊家大房的側室羅三娘,緗綺上襦,碧霞羅裙,打扮得和姜氏又有些不同,又柳眉鳳目,瓊鼻櫻唇,自有一股俏麗風流,素來便是楊家老大的心頭ròu,年前又剛添了個兒子,雖是庶子,卻也頗得他的疼愛,故此說話也漸漸地有些多了起來。
姜氏也不理睬,只是那眉間卻是隱隱聚了些不快之色。
老夫人淡淡橫了她一眼,羅三娘自知失言,訕訕地笑了下,悄悄後退了半步,老夫人這才看向自己的兒子,笑道:“昊兒,你大嫂說得是,你早些定下心來成了家,生個一兒半女的,就比日日給我來問十個安也要來得讓我高興。我已經跟你大嫂說了,這回趁了這趟熱鬧,叫她好好留意下京里的待嫁閨秀們,也不是定要那門第高的,只要家裡過得去,又合了眼緣,總是要趁早給你定下來的,你再不許又推脫了去。”
老夫人鬢髮已是摻雜了銀絲,頭上只cha了一隻碧玉簪子,耳邊戴了副金絲小丁香,說話的當,便微微地晃了起來。
姜氏扭頭瞥了自己身後的那羅三娘一眼,這才接了口道:“娘是個和善的,只看人品,不挑揀那門第,若要我說,須得是那大家裡出來的閨秀,才是個知qíng知理的,這小家裡出來的,別管她怎麼伶俐,總是脫不了小家子氣,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鬧笑話。”
羅三娘只氣得胸口一陣悶,她是個庶出的,父親雖是正五品的中侍大夫,卻至今也和大多數小京官一樣,只能在京里稍微體面些的弄道里租房子住,明知那姜氏擠兌的是自己,卻也只能暗地裡咬緊了銀牙,見此刻這屋裡的八九雙眼睛都在自己身上,面上還只能露出笑。
楊昊也懶怠看那妻妾暗鬥的一幕,只是聽自己娘說的這話,眼前突地閃現出了方才的那個身影,面上微微笑了下,又陪著他母親說了一會的話,這才拜辭了出來,轉回了自己的院子。
卻說顧早快到家時已是亥時多了,只是那街面上的夜市卻正熱鬧,她心想三姐和青武此時生意也應該快收攤了,未料遠遠便在那小巷子口裡見到了他二人,正翹首等待的樣子。
待見了顧早,三姐是喜得一下子摟住了她,青武雖沒甚表示,卻也是咧開了嘴露出了笑。
“今日蘿蔔賣得比往日快啊?”顧早笑問道。
“娘現在自己一個人支攤呢。”三姐應道。
顧早心中有些感動。想是三姐和青武不放心自己這麼晚還未回來,便巴巴地到了這巷口守著。又怕那方氏一個人忙不過來,三人這才結伴匆匆往那夜市趕去,遠遠地卻是見到那老榆樹底下圍了里外三層人,方氏的聲音遠遠地便傳了過來,似是與人起了爭執。
顧早急忙幾步趕了過去,分開了人群進去一看,果然是那方氏在和人吵架,邊上的人雖是多,卻是都來看熱鬧的。卻原來是有個買醃蘿蔔的算好了錢又順了一個,方氏卻是不依,那人也是較真的,這才爭了起來。
看見顧早來了,那買蘿蔔的便扯了顧早道:“二姐,我往日裡在你這做生意,你自己都是多送我幾個的,今日換了你娘,怎地我多拿一個也不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