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榮說完了話,便只立在一邊笑。
“你……你什麼意思?”
他終於止住了咳,顫聲道。
蕭榮停了笑,臉色轉肅,道:“老大人,我別無他意。我向來敬重老大人在朝堂的聲望,從前是,如今也是,絲毫沒有改變。我只是有求於大人。我丈夫如今登基稱帝,五日後的huáng道吉日,要於奉天殿舉行登基大典。我希望老大人到時能病癒,帶著你的那些門生官員們一道出現,向皇帝陛下表示你們的效忠。我知道……”
她凝視著他,臉色漸漸又緩和了下來,“我知道老大人不過是顧忌人言,這才不敢放手放腳而已。老大人放心,侄女人此刻雖還站在您跟前,但不必等到明日,全金陵的人便都知道我蕭榮領皇帝陛下的意,登門誠心拜望老大人的消息。識時務者為俊傑。到時,百官只會羨慕老大人的聲望直達天聽,又有誰敢說您一句不好?只要您願意輔佐皇帝陛下,從前如何,往後也一樣如何。”
廖其昌愣怔了片刻,終於慢慢地穿靴起身,長嘆口氣,口稱“皇后娘娘千歲”,朝著蕭榮要跪。膝還未著地,已經被蕭榮扶住,笑道:“老大人不必多禮。以後您就是三朝元老,侄女要仰仗您的地方還多的是。快快平身。”
廖其昌站了起來,躊躇了片刻,似要開口問什麼,卻又難以啟齒的樣子。蕭榮立刻道:“老大人放心。金無赤金,人無完人。誰年輕時沒有行差踏錯過?那些陳年舊事,侄女本就不該提的,更沒對旁人說過。連我丈夫面前,也隻字未提。”
廖其昌臉一陣紅,一陣白。終於朝著蕭榮再次下拜,道:“皇后娘娘在上。承蒙娘娘不棄之恩。往後若有用得到的地方,老朽願效鞍馬之勞。”
蕭榮笑吟吟不語。再次扶起了廖其昌。
~~
按照新定的曆法,改元康二年為德和三十六年。秋九月的這日,正是欽天監擇定的huáng道吉日,趙琚登基,舉行大典。
奉天殿中,袞冕袞服的趙琚端坐在寶座之上,頭頂前後十二旒的皂紗帝王冕,身穿日月星山、衣玄裳huáng的十二章帝王冕服,神色端莊肅穆,身形筆直,雙手平放於分開的雙膝之上,端的是天子帝王的森嚴氣度。
階下三鳴鞭,在禮官的號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禮。
趙琚的目光掠過寶座下左右兩邊的文武百官。看見廖其昌手執圭表,正與他身後的官員步調一致地朝自己行禮,微微眯了下眼睛,心中終於掠過了一絲暢快之意。
廖其昌這隻老狐狸,終於也拜在了自己的腳下。只要他俯首稱臣,他也並不打算動他一根手指。無論表面言辭如何冠冕堂皇,其實連他自己也清楚,這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他現在急需收攏人心。而廖其昌的歸順,無疑將會給他的帝位加上一塊極具分量的砝碼。如今若還說有什麼不順,便是那十一個準備以死明志的愚頑之人了……
趙琚不由地看向了立於右側第一的徐若麟。這事是他經手的。
作為皇帝,他自然希望萬心歸一。但對於那十一個人,即便這一次,徐若麟沒將事qíng辦得足夠漂亮,他也絕不會對他有分毫怪罪。畢竟,那些人的臭脾氣,他趙琚也是親自領教過的……
群臣行完三跪九叩之禮後,便要頒布即位詔書了。這將會是一場莊嚴而隆重的儀式。稍後,詔書將用雲盤托住,由鑾儀衛擎huáng蓋送往太廟,趙琚將在文武百官的隨從之下到達太廟,祭拜過先祖之後,展開頌讀。
大殿之外,雲板擊銅聲起。禮官知道時辰要到,正yù宣布請出詔書,大殿外忽然入了一人,手中高高托起一卷文書,跪下叩首道:“陛下,罪臣等十一人,自知開罪陛下在先,本該萬死。蒙陛下寬容,不予問罪,感激之餘,值陛下登基大慶,無顏前來朝見天顏與群臣共賀,唯有上一賀表,由罪臣舉至陛下面前,聊以謝恩。願四海昇平,天下歸一。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跪下說話的,正是當日十一人中的禮部侍郎陳浩。
大殿之上,群臣驚訝不已,紛紛低聲jiāo頭接耳,嗡嗡聲一片。
廖其昌站著,紋絲不動。眼皮卻微微跳了下。心裡像是鬆了口氣,又像是若有所失……
自己這麼快歸順便罷了,想不到連那原本準備引頸就戮的十一人,竟也會……
他還在患得患失,身穿曳灑官服的崔鶴已經從力士手中接過遞呈上的賀表,展開,抑揚頓挫地念道:“曰昊天上帝,厚土皇帝,祇昔我皇,天命之名,東抵蓬萊,西踰崑崙,南跨南jiāo,北際瀚海。仁風義聲,震dàng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