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她說的話,姜楊先急了,怒道:「伯娘好生本事,待我回去仔細問問她們!」說罷便跳上了牛車,一副要回去和人算帳的模樣。
姜桃卻不急,問道:「嬸子可看的真切了,是去提親的?不是旁的什麼客人?」
錢氏說哪兒能看錯了啊,又道:「你大伯娘領著他侄子,還有另外兩個臉生的。我遇上了還納悶,說前幾天不是瞧見她侄子來送年禮了嘛,怎麼還這般禮數周到地送第二次?你伯娘說不是的,說是為了你才去的。我看他們手裡還提著不少東西,不是給你提親是啥?」
姜桃點了點頭,事情沒有這個錢嬸子說的糟糕,提親只是她的猜想罷了。
在她看來,姜老太爺是個刻板、以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家長,卻也不至於全然對孩子沒有半分憐惜之心。而且他可能不在乎她的想法,卻不會不在乎姜楊的看法。若真要到提親那一步了,肯定會知會姜楊一聲的。今天這事兒,應該是她的好伯娘自作主張,沒有和姜老太爺打過招呼,直接把人領上門了。所以這次至多是一次相看。
姜楊催促著姜桃上車,姜桃就也沒和錢氏多說,上車去了。
而此時的姜家,姜老太爺正在堂屋裡黑著臉,拍著桌子,指著趙氏的鼻子罵道:「老大媳婦,你可真是個好樣的!竟敢不知會一聲就把人往家裡領,你眼裡還有我和你娘嘛?!」
老太太孫氏也黑著臉坐在一旁,下立著被訓得抬不起頭的趙氏,還有同樣縮著脖子不敢說話的周氏。
趙氏也沒想到自己領著人來了,老太爺竟見也不見,雖說沒把人直接轟出去,但也沒讓人進堂屋,把人請到其他屋子裡去了,然後對著她就是一通狂風驟雨般的訓斥。
趙氏嘴笨,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回話,只能看向妯娌周氏求救。
周氏和她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只能硬著頭皮賠笑道:「爹,嫂子也是一片好意。阿桃雖然身子好了,但是那個批命……總歸是讓人擔心的。現下難得有那麼好的,不介意這些的,您看……」
「我看什麼看?」姜老太爺怒道,「老二媳婦,別以為我不知道這事兒你也有份!」
周氏這下子也不敢賣弄什麼口才了,鵪鶉似的低下了頭。
堂屋裡的氣氛降到了冰點,僵持了許久,最後還是老太太孫氏開口勸道:「老頭子,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確實沒規矩,但眼下人都來了,咱們直接把人趕走也不是個事兒。不若就把人叫進屋,看看對方的品性,要真要是不錯的,就給阿桃定下。」
老太太孫氏一直很聽姜老太爺的話,她的想法也和姜老太爺差不多。趙氏和周氏辦事不成體統,但如果真能給姜桃定下親事,那對姜家也是一樁好事。而且這人老了,就更是信奉命數這種說法。最疼愛的小兒子已經沒了,她可不敢拿最寶貝的孫子去冒險,為了姜楊的前程,老太太只能幫著兩個兒媳婦一道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