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年,京城裡就湧現出招收女子的店鋪。
雖然此時拋頭露面對女子名聲還是不好,但前去應聘的都是家裡困難得不成的,飯都沒得吃了,誰還去在乎世俗眼光?
漸漸地那些脂粉店、首飾店、成衣店的客人都發現店鋪里有了女夥計的好處,也開始習慣有女子出去謀營生,諸多適合女子的崗位也被開發出來。
後頭姜桃的繡坊越發做大,已經不只是在京城本地出售繡品,還和蕭珏要了文書,搭上了楚家的商船,銷到了海外異國。
異國他鄉的人對中原的繡品本就寶貝,只是普通的繡品本就要價不菲,而且大多是絲綢那樣不易保存、容易受損的料子,運輸費自然越發昂貴。
而十字繡的繡品所用的十字格布厚實扛造,運輸保存的費用相對低廉,再加上本就只有普通繡品十分之一的售價,稍微富裕些的百姓都負擔的起。
姜桃也沒想到海外市場開拓得那麼輕鬆,後來眼看自家繡坊里的繡娘已經跳開十字繡學會旁的了,她就十字繡的技藝對外公開了。
蕭珏幫著她頒布了詔令,想學的人自然可去姜家繡坊學,但後頭十字繡品也要跟著朝廷的船隊走,再繳納一部分的運輸和銷售的費用,並勻出其中兩成利潤給姜家繡坊。
十字繡技藝本就容易上手,學會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是供大於求了。百姓本就需要其他的銷售渠道,而繳納的費用和勻出的利潤攏共也就占總利潤的三成,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慢慢地這種銷售模式也就發展起來。
不過數年,京城一代乃至附近州府,女子的地位就逐漸提高了不少——手巧的可以做繡活養活自己,手笨一些的也可以去應聘其他崗位。男人們也受到激勵,生怕被自家媳婦、閨女給比下去,但凡要臉面的都不敢再懶散下去。
而在這一片欣欣向榮之景下,窈窈四歲了。
她的生辰宴按著姜桃的意思沒有大辦,只在沈家辦了場家宴。
家宴上來的還是那麼些人,依舊是熱熱鬧鬧的。
但是姜桃看到這幾個小子就是一陣頭疼——蕭珏已經立了皇后,就是早先他屬意的太傅家的姑娘。那姑娘當年不幸落水,後來在床榻昏迷了數月之久。數月之後她醒了過來,又養了好些時候才能下床。
後來蕭珏忙完了政事,被一眾大臣催婚催的煩不勝煩,終於把充盈後宮的事提上了日程。
然後他就聽說太傅家的嫡女已經好的差不多了,就還是封了她為皇后。
這故事傳到民間都快成當代浪漫愛情的典範了,什麼少年天子只鍾情一人,懸空後位近兩年只為等她康復。
這種發生在普通人家都夠讓人稱道的了,更別說是自古薄情的帝王家,以至於他封后的那一年不知道出現了多少以帝後為藍本的話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