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新鮮菜太貴了,不是普通人家吃得起的。
一般到了深秋,氣溫降下來了,就該買大量的耐放的蔬菜回去儲存,留著整個冬天慢慢吃了。
三家人買的都差不多,有土豆、白菜、蘿蔔、大蔥,只清言土豆買的少一些,家裡還有不少紅薯可以吃。
他額外還買了些櫻菜和芥菜疙瘩,邱鶴年每年秋天都要醃他那要酸死人的醃菜,這是給他備的。
還有不到兩月就過年了,趁現在還沒漲價,還買了諸如粉條、干蘑菇、木耳這類很扛放的乾貨。
挨個鋪子問,挨個鋪子比較,連來帶去的也花了大半天時間。
中午就在街上買了幾個素餡餅子,就著路邊賣的熱乎乎的雞蛋湯吃了。
等回到村里,推車一家家卸貨,最後卸到李嬸家,邱鶴年和清言兩人把推車清理乾淨了,才給推到倉房裡放好了。
回到家歇了一陣,清言去外屋做晚飯,邱鶴年則去院子裡看了看天色,然後把大蔥一剁剁靠在牆邊放著,又把蓆子拿出來鋪地上,大白菜也一棵棵擺上去。
明天看著天氣不錯,可以把買回來的菜稍微曬曬。
不過這兩天小雞就不能往出放了,邱鶴年和清言說了一聲,就把雞窩周圍圍了一圈漁網,兩邊固定在雞窩兩側,另兩邊則用兩根插進地里的棍子支撐出個四方形的範圍。
因為漁網夠高,小雞在裡面既有活動的地方,又不會飛出來。
剩下的土豆、蘿蔔就直接放倉房裡,現在氣溫還不低,暫時不會凍,這幾天,邱鶴年計劃著找人在房後挖個地窖,這樣菜放進去可以保存得更好。
他還想著,等菜窖挖好了,趁天冷前再給清言買幾筐蘋果放裡面,留著他每天吃一個,免得再像之前那樣壞了嘴角。
而在外屋忙著做飯的清言,一邊看著熬粥的鍋,一邊琢磨著這兩天得去給邱鶴年買兩雙最厚實的棉鞋,最好是去鋪子裡訂做兩雙帶貂絨里的,兩雙換著穿。
價格是肯定不便宜,但邱鶴年的腳凍傷過,去年冬天雖然養好了,但最近幾年都得格外注意才行,不再犯了才叫真正好了。
而且年前他們肯定還要上山,到時候長時間在外面活動,普通棉鞋可頂不住。
晚飯喝粥吃饅頭,清言炒了個青椒干豆腐皮,用一小塊五花肉燉了今天剛買的油豆角,還放了些葷油提香。
現在的油豆角沒夏天的嫩了,但豆子鼓鼓的,燉好了以後,不少豆子都蹦了出來,浸了豬油,吃起來又面又香,也是很好吃的。
吃過飯,清言洗碗筷,邱鶴年燒了熱水,給他倒進洗碗盆里,自己也倒了一點在桶里,把櫻菜和芥菜疙瘩洗乾淨了。
櫻菜直接去根就好,不需要怎麼處理,芥菜疙瘩則需要去皮,切成條。
都弄好了,邱鶴年就灑了大量粗鹽進去,殺掉菜裡面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