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木怡完全不能理解,箜篌為何到後世竟能失傳!明明箜篌在宮廷樂中地位十分重要,是一種常用的伴奏樂器,還是主要演奏的樂器之一。
另外一個還在學的樂器是琵琶。唐朝時期琵琶尤為盛行,自皇室乃至民間皆學習琵琶。
琵琶木怡是與昭珺一起學的,木怡從不覺得和孩子一起學習是一種恥辱,反而覺得這是一種樂趣。不過木怡終究學得比昭珺快一些,昭珺在學習完琵琶後學習的是箜篌,木怡卻是先學完箜篌再學得琵琶。
木怡在28世紀也曾學過樂器,除了鋼琴和大提琴,還有就是有數千年傳承的古箏。說起來,古箏是中華難得的傳承完整的樂器,在28世紀華夏文明在世界範圍內再度被炒熱,學習古箏的人也非常多。
本來若不是這次意外的穿越,木怡本就打算過陣子就去學琵琶。琵琶在28世紀也算是傳承完整樂器之一,當年木怡在古箏和琵琶之間選擇了先學古箏,卻遇上了糟心的穿越。
與古箏有些相似的古琴木怡卻不算擅長,畢竟古琴□□而是十三個徽,曲譜直到28世紀用的依舊是減字譜,而木怡到了這裡也不想再深入學習。
不過雖不精通,但彈幾個難度不是非常高的曲子倒沒問題,基礎指法也是會的。
塤是自上古傳承下來的樂器,開始是作為捕獵時引誘鳥獸的工具,後來隨著文明發展,變成了完全的樂器。塤也常用於宮廷樂伴奏中,分為雅塤和頌塤兩種。
塤比起另外兩種樂器來說算是很好學的了,木怡當天就學會了指法,數天就能吹得有模有樣,之後在閒暇時也會吹兩首曲子,卻不曾專精研究。
木怡到現在也算是精通六種樂器了,不過28世紀的人類學習能力本就大大增強,一個人會上七八種樂器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若說樂器是找了精通於此的師父學習,而書法木怡更是師承大家。
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浪漫的朝代,各領域的大家爆發式的出現,這也從另一方面體現出唐朝之盛世安穩,畢竟只有和平年代才有人專精於藝術。
可惜,木怡來的太早了。
如今是公元637年。
有顏筋柳骨美稱的顏真卿、柳公權一個出生在778年,一個出生在709年。
草書大家懷素和尚出生於737年。
書畫家薛稷出生於649年。
這還只是出生,要等到書法大成至少還要二三十年!
但木怡又是幸運的。
初唐四大家中的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褚遂良不僅在世,而且技藝如火純情巔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