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羊ròu特有的膻味開始在暖閣內瀰漫,織夢自小聞到這種味道便會不適乃至嘔吐,是以在家時從來沒人拿了羊ròu給她吃,此時織夢站在一旁侍宴只覺肚腹之內微起波瀾,陣陣湧向喉間,她此時又不敢亂動只得費力忍著。
“怎麼了?臉色如此難看?”織夢正給朱棣夾一塊筍,離銅鍋近了味道更是撲鼻,不自覺地織夢便皺了眉緊抿了嘴。
“回皇上,奴婢沒事。”qiáng自撐著夾好了東西放在朱棣面前。
“朕自己來,你在這兒倒礙手礙腳妨了朕的樂趣。”朱棣說道。
織夢如獲特赦趕緊到後面遠遠地站著了,雖還有那味道不過還是好點。低頭用帕子掩著嘴角輕輕咳了咳吞咽下口水,因此便也沒留心兩道若有所思的目光略過她。
好不容易這火鍋是吃完了,朱棣有些累,太子和朱瞻基便告退了。
“今兒忘了燒酒,朕鎮守燕地的時候冬天常喝,驅寒。靖難之時朕與高煦在軍帳中也常飲,一晃多少年過去了。”朱棣靠著軟榻眼睛仍閉著。
織夢有些微的心驚,老皇帝終究還是想念朱高煦的。
“你是蘇州人,沒去過苦寒之地,想不出那冷是什麼樣的。”朱棣道。
織夢不接話,腦中的記憶卻被喚醒,那樣刻骨的寒冷她怎會忘了呢?寒冬臘月正是滴水成冰的時候,後娘誣她弄壞了臘祭的器物父親不管青紅皂白攆她在雪地之中站了一個多時辰,椿芽兒哭著喊著把她扶進房中時她都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了。那樣的冷,怎麼會忘呢?
再回過神來只聽朱棣說著:“……待遷了都你就知道那是怎生得冷了。”
“是。”織夢答道。遷都之事一直處在拉鋸戰狀態中,多數大臣不同意遷都,無奈朱棣態度qiáng硬,新都已在營建之中。北地,繞了一圈她終究還是要回到那生養她的地方去了。
“但願朕還能見到遷都那天。”朱棣忽然便很感慨。
“皇上龍體康健,奴婢認為您實在不必擔心於此。”織夢說道,拿了輕軟的毯子給朱棣蓋上些。
“沒人有句真話,這世上只皇后與朕是真貼心,可惜又撇下朕,多少年了……”冬日是容易容易惹人傷感,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像一位老人,一位孤獨的老人而不是高高在上永遠威嚴不可侵犯的皇帝。
chūn節,宮裡的慶典比漢王府不知又隆重繁瑣了幾多,吩咐聲、斥責聲不絕耳語,雖聲音不大但匯聚起來也能攪得人心煩意亂了。別人好歹有個得空休息的時候,織夢卻像個陀螺般轉在朱棣身邊,只有他安寢了她才能回去小憩片刻。
諸王進京請安,織夢清清楚楚瞧見了朱棣駁回了朱高煦進京請安的摺子,即使在人後思念二子,一旦在人前他又是那個手握生殺大權的無qíng皇帝了,眼裡再無什麼父子之qíng。
此時擺在織夢面前的便是剛剛太監悄悄送來給她的樂安進貢來的禮品,太監不敢呈上去便跑來扔給她就匆匆走了。這事……朱棣若生氣要了她的命都是有可能的。
“蕭女官?”耳邊是略帶上揚語調的聲音,織夢回過神,眼前站著的赫然是皇太孫殿下。他何時來的她一點都沒有察覺。
“奴婢失禮了。”織夢行禮。
朱瞻基輕點了下頭眼光便越過她看向那桌上:“有酒啊,哪裡來的?”
“樂安。”織夢答道。
朱瞻基拿起一隻小小的瓷罈子聞聞又放下:“還是二叔有心。”朱瞻基雖語調平平但聽在織夢耳中還是有那麼些嘲諷的意味。
織夢不接話,事關朱高煦她還是緘默不語的好。
眼前她愁得是如何將這東西呈報給朱棣,想必朱棣身邊等著看熱鬧的也不少。曾經叱吒風雲的漢王爺此時連進京請安都被駁回,這兩個小小的瓷瓶不曉得上方還肯不肯賞臉嘗一嘗。
世態炎涼,在宮中尤其明顯。保不齊這就是太監受了誰的暗示送來jiāo辦給她的為難差事。
“在發愁?”耳邊有暖暖的風chuī過,伴著淡淡的佳楠香氣,但只是一瞬,佳楠香便又在伸手不可及處了,動作快得讓織夢以為是錯覺。
“沒有。”織夢幾乎是下意識的反駁。
“有。”
織夢便不語,無法反駁。
“呵呵。”朱瞻基坐下看那酒罈子,一直看到朱棣進了殿。織夢有些惴惴地過去服侍,朱瞻基跟在她後頭。
“皇祖父,天氣寒冷,不如晚膳孫兒陪您喝一杯?”朱瞻基說道,朱棣的目光看向桌上的酒罈,眼睛微微眯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