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太太當著族老的面許諾。岑三娘以後住在三房,吃喝嚼用比照三房的姑娘。將來公中再給她出一份嫁妝。等過繼的九少爺成年,便將四房的產業交給他打理,由他繼承四房香火。
岑三娘病好時,這事已經定了。
三房過繼了個兒子,出一份嫁妝和幾年的嚼用,便將四房產業全部拿走了。還替四房延續了香火,照顧了孤女,事情辦得體面漂亮,叫人挑不出不是來。
岑三娘初來乍到,瞅了眼自個兒竹竿般細瘦的胳膊,知道擰不過三房的粗大腿。
往好了想,她只需要混吃混喝等著嫁人開始另一種新生活。往壞了想,反正四房已有了嗣子,她若不聽話,輕鬆一個病逝,三房連幾年的嚼用和嫁妝銀子都省了。岑三娘瞪著房頂精描細繪的承塵只想了一個時辰不到,做出了最現實的選擇。
她叫來百草侍候,病好下床第一件事就是換了衣裳去給三老太太磕頭謝恩。還歡喜的摘了從小戴到大的項圈給了自己才四歲的「兄弟」,九少爺岑知林。
從此,她便帶著奶娘許氏和丫頭百草住進了三房的這座小院裡。
彈指,便是三年。
作者題外話:一些情況說明啥的,是夾雜在正文中寫的。我是這樣想的,做匯報一般交待背景難免會枯燥。
端午節的回憶
「三娘子,歇會兒吧,快晌午了。」百草端來一杯茶。
掀起白瓷蓋碗,一層水霧在碗口騰起,帶著令人寧靜的茶香。
岑三娘放下筆,活動了下脖子,接過茶啜了一口,贊道:「手藝長進了!」
百草便站在她身後給她揉肩:「哪裡是我手藝長進了,明明是從江心取來的水好,一瓮要賣三百錢呢。」
岑三娘蹙了蹙眉:「這麼貴?以後別買了。」
百草笑嘻嘻的說道:「就知道三娘子會心疼。媽媽說三娘子愛吃茶,別的地方省點,每月也要買上一瓮好水給三娘子解解饞。」
一個月她有五兩月例。三年孝期,除了年年清明上墳,廟裡做法事,初一十五給三老太太請安,岑三娘幾乎不出院子。但耳目卻不能閉塞。打賞府里的下人月例銀子就花去一半。再買個零嘴,添點日用品,用得緊緊巴巴的。岑三娘怎麼算,都覺得銀子不夠花。一瓮江心水要三百個大錢,實在奢侈。
岑三娘搖頭:「告訴奶娘下月別買了,井水煮的茶一樣好喝。我哪有那麼挑剔?嘗過味道,知道江心水煎出來的茶是什麼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