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的情人、被女主控制多年的愛慕者、男主姐姐、女主父母、警察、記者、媒體輪番上場。
故事的最後,格特重回艾爾莎手心,被迫再次端起中產的假面。
……
情節一波三折,可整體故事並不複雜。
需要刻畫的是人物的狀態,精心雕琢的是鏡頭語言。
……
3月1日正式開拍,一切進展非常順利。
用大衛·科波拉在片場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元,你超出我的預期。」
金斯米爾更滿意。
作為原作者,第一次擔任編劇,壓力巨大。
好在劇組願意聽她一個新編劇的推薦,啟用了初一·元。除了發色與瞳孔不符合她的原著描寫,其他一切簡直是書里等比例摳出來的艾爾莎。
不,不對。
「初一·元,飾演出我想寫、卻沒能寫出來的艾爾莎。」金斯米爾在內心糾正。
艾爾莎被父母操縱且標價出售的童年,逼出她的虛假人生,她漸漸從中發現樂趣。
面對不同的人,人格切換自如。
她本人一直足夠清醒。
因此,當婚姻走入死胡同……
格特指責艾爾莎試圖用孩子來拯救他們的婚姻,艾爾莎回答:「這不是拯救,而是尋找靈感。」
……
艾爾莎發現孩子不是解決之道,丈夫的確難泥一灘。決定把格特栽贓了事,搞死算球。
反正不是第一次。
等艾爾莎聯繫被她控制長達十餘年的富二代愛慕者……結果發現這個社會,男性不過一丘之貉。
和富二代真正開始關係的第一天,對方居然向艾爾莎展示豪宅無處不在的監視設備?
被控制——徹底觸碰艾爾莎的逆鱗。艾爾莎決定結束新遊戲。
此時,被栽贓的丈夫,居然在她布下的天羅地網下掙扎求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公開求饒,並沒有一爛到底。
艾爾莎決定以勝利者的姿態浴火重生,完成一次新的假人格塑造。
愛慕者死去,自己成為受害者,格特是失敗卻發誓改過自新的丈夫,一切如艾爾莎所願。
……
「我寫的艾爾莎,只有從受害者到加害者一重轉變。婚姻的不幸,迫使她絕地反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