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筆花費,三百多萬!
宣傳效果呢?
反正不止三百萬!
每位員工三張票,飯急送連同其子公司,三萬多人,哪怕只有一萬人在網上說這個事,你想想形成能形成多大的聲量?
……
張製片亢奮的,臉潮紅潮紅,覺得倍兒有面子,至少可以吹噓三年的感覺。
「元元,網上有元總,有陳海波……這樣,咱們接下來不按城市跑路演,跑校園吧。網曝這個社會話題,關注弱勢群體的話題,需要引發年輕人的思考,也需要年輕人來完善。」
「好。」元初一十分配合,「隨著自媒體蓬勃發展……法律又存在滯後,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能呼籲,必先發聲。」
元初一深吸一口氣,「媒體……如今的媒體,大多失去了起碼的底線,缺乏新聞人最起碼的從業準繩。」
「當然,這和環境有關,和投入產出有關……算了,不說媒體。」
「電影面向大眾,表達必然得克制。可是影評可以尖銳,張哥,你們的宣發主張不是大家來找茬嗎?」
「完全可以批判電影不夠深刻;批判電影點到即止,不夠大膽不敢撕開血淋淋的傷口!你設置的獎金,朝這方面去砸!」
大哥欣慰她元初一開始擁有情懷,那她就更純粹點。
……
這話題沉重。
張製片的亢奮都能一秒冷卻。
「好,我們第一站,國農大!」
「啊?不應該是國大嗎?」
國內電影走進高校,最熱衷的就是國大。頂尖名校嘛,光環第一。
「你母校,做第一站才更有話題性。」
不愧是你,張製片!
……
覃蕾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她隨筆分享的故事,會讓她成為網絡紅人,也會為她贏來十萬的獎金。
她就單純為《姐姐》說話,認為這真的是一部溫馨親情片,現實殘酷得多,更鮮血淋漓。
在得到老么點頭同意後,她拿老么的故事,對比《姐姐》,分析現實和電影,哪怕都不狗血,都是無能為力無可奈何,可《姐姐》在極力克制,儘量把故事講得積極。
怎麼不算溫馨親情片呢?
她的小故事分享出去,被個網絡很紅的大V,好像叫【愛電影的老周】吧,被他轉發,然後突然就爆了。
然後她就拿到了《姐姐》第二周的劇情優化獎金——十萬!
……
很燙手啊。
「這十萬,交完意外所得稅也是一大筆錢呢。」覃蕾肯定是不能要的,她把卡推給老么,片方把錢打進了她的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