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么,你拿著。密碼XXXXXX,你去把錢轉到自己卡里。」
老么也不客氣,拿了卡就走了出去。
晚上,老么回來,一張相應的憑據,遞給覃蕾:「發網上。」
宿舍三人圍過來一看,「你把錢全部捐給了婦女兒童保護協會?」
得,趁熱度高,覃蕾把事情在網上發布。
【姓覃(qin)不姓譚:故事是朋友的經歷,我無法厚顏收下這筆獎金。我和朋友雖然都還是學生,可自力更生沒有壓力。和朋友商量後,這筆錢捐出,讓這個世上,無論姐姐還是大姐姐,無論弟弟還是母親,少一個,再少一個。[圖片]】
不得不說,這世上,學生很多時候,是最純粹的群體。
這一下,《姐姐》的格局驀然被拔高!
熱搜來得猝不及防。
不只是國內,因為元初一的名氣,國際上也有水花。
國內最大的官方組織——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WF)、國際婦女聯盟(IAW),通通站出來說話。
除了《姐姐》這部電影,更多是基於覃蕾所說的農村事實。
隨著《姐姐》拉開走進高校的步伐,事件影響進一步擴大,覃蕾和老么各自被約去談話。
都是根正苗紅的好孩子,還是學霸,尤其老么,去年年底參加國考,筆試第一,今年三月面試,也是第一。
考的還是婦聯!
這典型一樹立,老家立即啟動自查。
不管是不是為了頭上的帽子,只要能對底層婦女有幫助,老么覺得:「只要能有一個婦女兒童能得益,典型就典型。」
如果真能如此,老么覺得,大姐姐救她一命,才不算虧得慌。
網絡上,老么被扒得一乾二淨。
老么不戀愛,大家說太過善良心理創傷;老么家裡條件尚可,可堅持勤工儉學,大家說艱苦樸素;老么學習成績好、老么考婦聯……沒口子的稱讚。
舍長家在京市,家裡也是公務員,她更懂裡面的深淺:「好處肯定看得見,你以後工作更容易展開。可你起調太高,身上目光太聚焦,就怕以後大眾以道德完人來要求你。」
網絡宣傳的方向,太容易偏離事情本質。
好的時候,所有人說好,不好都給遮掩起來;哪天丁點不好,牆倒眾人推,你呼吸大眾也會覺得你喘氣聲太過吵鬧。
網絡就是一柄雙刃劍,群眾熱衷造神、更熱衷毀神。
可這世上,哪裡來的神?不過是芸芸眾生,煙火人間。
……
這一通意外下來,張永軍再次調整路演策略。
「不用再跑高校了,得把話題留出來。我們跑小縣城,尤其是才覆蓋電影院的小地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