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頭顱,當場死亡。就這樣,其統帥的六十萬大軍,在占據了天時、地利和人數上絕對優
勢的情形下,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只有很少一部分跑回了大本營。建國僅僅三年的“大
漢”國,不久便土崩瓦解。
鄱陽湖大戰之前,陳友諒曾經兩次率優勢兵力叫板朱元璋,結果,全部由於他的寡謀
躁動、大而無當而一敗塗地。
取得這兩次勝利之後,朱元璋曾經在軍事上走過一著絕大的險棋。這一險招如果被對
手拆破,將完全可能導致朱元璋全軍覆滅死無葬身之地,後人也肯定會諷之為軍事上的巨
大戰略錯誤。可是,倘若他行險成功,則會使他在政治上、軍事上均獲得相當大的戰略縱
深與迴旋空間。
事情的大體經過是:當
時,紅巾軍分為東西兩系,西系是徐壽輝所領導的天完國一系;東系則以韓林兒、劉
福通為首,以復興大宋為號召,國號就叫大宋,主要在今天的河南、山東等北方地區與元
朝苦鬥。朱元璋的部隊至少在理論上、名義上是隸屬於這一系紅巾軍的。事實上,正是由
於東系紅巾軍的糾纏,元軍無暇顧及,朱元璋們才有可能坐大。因此,東系紅巾軍承受了
元軍主力的主要攻擊力,成為了朱元璋的北部屏障與防火牆。
即便如此,朱元璋在整個大勢中占據的位置並不是很好。他以應天府即今日南京為中
心的根據地,東部與東南部有張士誠;西部與西南部有陳友諒。朱元璋時時處於兩面夾攻
的憂患之中。
此時,與西系紅巾軍一再內訌一樣,東系紅巾軍也連續發生自相殘殺事件,加上缺少
正確而強有力的戰略部署與指揮,一度相當強盛的東系紅巾軍,在元軍的打擊下日暮途窮。
為此,朱元璋曾經彷徨觀望了很久,甚至已經準備效仿張士誠的韜晦之計,即明里投降元
朝廷,暗中保存實力。為此,他曾經多次與元朝廷和元軍統帥眉來眼去。誰知,正在韓林
兒與劉福通行將崩潰的時候,元朝廷內部卻也由於決策層內訌,導致最重要的領兵將領互
相廝殺起來。朱元璋這才放棄了接受元朝廷招安封賞的計劃。
然而,正在朱元璋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張士誠卻突然發大軍團團包圍了韓林兒、劉福
通所在的安豐,亦即今日之安徽壽縣。劉福通一面苦苦支撐,一面派人飛赴南京,向朱元
璋徵兵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