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到帝國君主的轉變。當我們意識到這種轉變是伴隨著爭奪天下的殘酷廝殺一道完
成的時候,理解朱元璋此後的所有表現,就應該不是特別困難了。
當了皇帝後的朱元璋,大體算是“ 自奉甚儉”,或許可以列入中國歷史上最為克勤克儉
的那一類帝王之中。
陳友諒垮台後,有人將他用過的一個飾滿金寶珠玉的鏤金床送到朱元璋面前。和當年
宋太祖趙匡胤打碎後蜀國君孟昶那七寶馬桶一樣,明太祖朱元璋也當即將這鏤金床打碎。
有一個侍臣在邊上拍馬屁,說:“陳友諒未富而驕,未貴而侈,乃其敗亡之因。”朱元璋大
不以為然,曰:“難道富貴了就可以驕侈嗎?若有此心,富貴也保不住。戒慎戒懼地抑止驕
奢淫逸,還怕做不好呢,何況放縱自己。”
據說,朱元璋曾經多次放聲大哭,起因都是因為於錦衣玉食之際,想起了父母吃糠咽
菜的悲慘時日。陰曆九月十八是他的生日,按皇朝傳統,皇帝的生日是為萬壽節。照帝國
儀禮制度,此日百官需在正殿舉行朝賀,逢皇帝心情舒暢,還可以大吃一頓。朱元璋連續
十多年拒絕行此典禮,大約不完全出自矯情。(七)
八、作為農民出身的皇帝,他肯定透徹地知道,只有農村安靜,整個國家才會祥和。任何
與農民過不去的舉動,都可以看作與朱家天下過不去。
朱元璋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務俾農盡力畎畝,士篤於仁義,商賈以通有無,工技
專於藝業。”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就是:務必要讓農民盡心盡力地耕種土地;文人士大夫全心
全意地奉行仁義道德;商人好好做買賣流通貨物;工匠專心致志地提高自己的技藝。
粗粗看去,這種將國民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令他們“各安其生”的理念毫
無新鮮之處,在中國至少已經通行了兩千年。然而,在具體實施中,當朱元璋將自己對此
的理解與理想灌注其中,再用戰爭年代形成的自信、威望與如今帝王的權勢予以強力推行
時,事情立即呈現出全然不同的面貌,其影響所及,令此後六百年間的中國具有了大不同
於以往世代的特色。
我們知道,重農抑商、崇本抑末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治國之道,今天人們不停談到
的“三農”問題———農村、農業、農民,則早就是我國曆朝歷代國家治理中的重中之重。
至於“無農不穩”、“有糧不慌”之類當代治國智慧,根本就是普通的生活常識。在正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