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演變。最後,在許多方面,走到了與朱元璋的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向。帝國從上到下,
變成了一個具有高度剛性的板狀結構。致使這個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國家,如今就像一
個被關閉了發動機又無人有權啟動的龐然大物,靜靜地臥在世界的東方。生活在其中的人
民,則仿佛被裹挾或綁架一般,大體喪失了思想與創造的能力。
在此期間,文藝復興照亮了歐洲中世紀黑沉沉的夜空,一架功能強大的發動機轟然起
動,逐漸加速。世界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世界了。(十七)
張居正:在死棋局中博弈
一、當張居正意氣風發地初入官場時,太多的人在覬覦太少的官位。因此,官場爭鬥有如
武林高手過招,手段直達爐火純青的境界。
嘉靖四年,即公元 1525 年,張居正出生在湖廣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沙市郊區。
此時,距離太祖朱元璋創立大明帝國,已經過去了 157 年;距離崇禎皇帝亡國,還有 119
年。帝國已經磕磕絆絆地走過了一半多一些的歷程。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父親張文明,是個七次鄉試均名落孫山的秀才。
按照正史的記載,張居正是在 16 歲時,鄉試得中,榜上有名。這回,顧解下自己腰間
代表品級地位的犀帶,贈給了少年舉人,並且說:“今後,君是要戴玉帶的,犀帶可圈不住
你。”帝國官服規制,犀帶是從三品的巡撫佩帶的,只有官拜二品方可腰圍玉帶。這已經是
以入閣拜相,位極人臣期許這位少年了。
如今,少年才俊意氣風發來到京城。顯然,在他面前,京城生活展現著無限的可能。
原因很簡單,如今,他已經是庶吉士。
庶吉士是由一個常設機構來培養、訓練、選拔的。這個機構叫庶常館,這個官署名稱
大約也是從上面那同一句話來的,為翰林院屬下的機構。只有那些文章、書法俱佳的進士,
才有資格被選入庶常館深造。這些被選入庶常館深造的進士,差不多算是點了翰林。
帝國時代極重翰林,到了張居正的時期,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傳統與慣例:不是翰林
不能入閣。因此,從成為庶吉士開始,人們一般已經將這種人視為“相儲”,就是“宰相坯子”
或“宰相儲備”的意思,類似我們今天的所謂“第三梯隊”。從而,打開通向仕途高層的道路。
事實上,從大明帝國開國之初設立庶常館起,許多帝國的高級官員確實是從這兒走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