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視同師生,講究的是一日為師,則終身為父。並成為帝國官場最重要的人力資源網絡之
一,其關照、提攜、援引的功效有如同鄉與同年,為官場中人所不敢輕忽。誰也沒有想到
的是,前一位御史被充軍浙江的一個月,即萬曆四年正月二十三日,這位御史便洋洋灑灑
上書五千言,痛斥張居正植黨營私、作威作福、貪贓枉法、擅改祖制等。從而,成為我國
歷史上罕見、大明帝國開國二百年以來第一位彈劾座師的門生。
隨後兩日,張居正連續兩次提交辭呈。史書記載說,張居正向萬曆皇帝辭職時,痛哭
流涕,激動得哭倒在地。14 歲的小皇帝走下御座,攙扶起已經年過50 的內閣首輔,並對他
說:“先生起來,我要逮捕這個傢伙,讓他死在監獄裡,以慰先生。”
據說,在監獄中,此人受盡嚴刑拷打,卻慷慨自若,言辭更加激烈。最後,對這位御
史的處分是“削籍為民”———被開除公職,遣送回鄉。不久,他又被幾個官員指控為貪贓
枉法,不明不白地死在獄中。當時和後來均有人認為,這些官員是在張居正的授意下做的
這件事情,或者至少是為了討好張居正。遂成為一個謎團。
公元 1577 年,即萬曆五年,張居正遭遇了一場真正的風暴。
事情起因於九月十三日,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九月二十五日,消息傳到北京。第二天,
張居正在內閣的幾位同僚上書皇帝,希望援引前朝重臣曾經有過的案例,挽留張居正“奪
情”,繼續工作。
“丁憂”制度是我國一項相當古老的制度。按照這套制度,凡父母去世,其為官且承擔
主要家庭責任的兒子必須離職,返回家鄉為父母守孝二十七個月,當時的術語稱之為“丁
憂”,也叫“丁艱”。期滿後再出來繼續做官,叫做“起復”;倘若身為國家重臣,離職後可能
造成重大影響的,作為特例,需由皇帝下令,可以免去離職丁憂,穿孝服直接起復視事,
術語叫做“奪情”。曾經有過一位唐代官員,因為害怕失去官位與俸祿,不報憂守制。結果,
為人揭發,被同僚們視為衣冠禽獸,在法司判其流放充軍之後,又由皇帝下令賜其自盡。
帝國以孝治天下,忠臣出自孝子,不孝者必然不忠,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信念。生活在今
天的人們,很難理解另一個世界的情形。然而,在當時,這是一件絕對重大的事情。其重
大的程度,我們可以在嘉靖朝初年的“大禮議”中,略見一斑。
張居正立即陷入尷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