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尊塑像作為當年的訪蘇紀念,梅蘭芳一直放在家中的顯赫位置,雖然幾經戰爭或搬遷,但他始終精心保存,一直到解放後,他又將它從上海帶到北京家中,放在書房裡。在他1959年入黨後曾對記者提起這尊塑像,說:“25年來,這尊塑像始終沒有離開我身邊,成為我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柱。在被日本軍閥侵略的殘酷處境中,流離顛沛的道路中,我看到他就增加了勇氣,意志堅強地同惡勢力作鬥爭。”這塑像卻在梅蘭芳死後的文革中被“造反派”砸毀。
由於此前蘇方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造勢,“梅蘭芳”三個大字以及畫著中國寶塔的宣傳畫,在莫斯科街頭到處可見,他被新聞界稱為“偉大的中國藝術的偉大代表”。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編印了介紹梅蘭芳與中國戲劇的小冊子,即《梅蘭芳與中國戲劇》、《梅蘭芳在蘇聯所表演之六種戲及六種舞之說明》等,廣為散發,以至莫斯科人手一份。
在這些宣傳中,無一提到梅蘭芳的性別,所有宣傳畫中都是他的劇照,因而普通百姓起初都以為梅蘭芳是個女明星。恰在那時,電影明星胡蝶也在莫斯科,她那特有的演員氣質使得不知情的人都指著她說是梅蘭芳。更有些小孩子,見到大街上漂亮的中國女人,便一路追著喊“梅蘭芳”。猶如在日本或在美國所掀起的“梅蘭芳熱”一樣,那段時斯的莫斯科,人人都在談論“中國來的梅蘭芳”,人人都以看過梅蘭芳的戲而深感驕傲。
梅蘭芳在蘇聯的首場演出,是在3月23日,於高爾基大音樂廳。這間音樂廳中央是正廳、三面是包廂。演出那天,音樂廳兩邊的包廂分別掛著中、蘇國徽,舞台幕布用的是梅劇團特製的繡有一株梅花、幾枝蘭花和“梅蘭芳”三個大黑絨字的黃緞幕,頗具中國特色。
演出前,蘇聯對外文協會長阿羅舍夫就梅蘭芳演藝作了一番演說。接著,中國駐蘇大使顏惠慶向觀眾解釋“忠孝節義”,說:“中國戲劇的劇情特色就在提倡忠孝節義,了解此要義即可理解中國戲劇的劇情。”最後,張彭春代表梅蘭芳向觀眾致謝詞。
當晚的劇目共有5出:梅蘭芳、王少亭的《汾河灣》;劉連榮、楊盛春的《嫁妹》;梅蘭芳的“劍舞”;朱桂芳、吳玉鈴、王少亭的《青石山》;梅蘭芳、劉連榮的《刺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