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橫向比較訪日、訪美和訪蘇的不同,便可理解梅蘭芳對訪蘇劇目的選擇:日本文化背景與中國相近,因而劇目以《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御碑亭》、《嫦娥奔月》、《遊園驚夢》等這些極富中國古典文化傳統的戲為主,目的是為了讓日本觀眾看得懂;中國與美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存在著東西方文化的極大差異,美國人想看的是完全中國化的,因而劇目以傳統京劇如《汾河灣》、《打漁殺家》、《刺虎》、《貴妃醉酒》、《虹霓關》為主;蘇聯雖然與中國相距不遠,但文化背影畢竟有很大差距,從這方面來說與美國相仿,因此主要劇目不變。但是另一方面,蘇聯又有深厚的戲劇傳統,對戲劇的理論認識顯然要高於美國,因此,梅蘭芳特地加了一出《宇宙鋒》。這齣戲不僅是梅蘭芳的代表作,也是“梅派”戲中刻畫人物最多面最深刻,因而文化層次也最高的一齣戲。
定好演員及劇目,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排練,負責排練工作的自然是張彭春。訪蘇成員之一的姚玉芙曾回憶說:“梅劇團赴美演出時,每個節目都經張彭春排練過,於是劇團有一句口頭語‘張先生上課啦!’”
一切準備就緒,梅蘭芳正待上路,又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如果乘火車去蘇聯,必須經過偽“滿洲帝國”。梅蘭芳明確向蘇方表示:絕不會踏過日本侵略者侵占下的中國土地去蘇聯,否則寧願取消此行。蘇方見他態度堅決,不得已改派專輪將梅蘭芳先接到海參崴,然後再在那裡乘火車直達莫斯科。
1935年2月21日,梅蘭芳在上海登上了蘇方特派過來的“北方號”輪船。行前,蘇聯駐華大使鮑維洛夫在使館為他們餞行,祝願他們演出成功。同船赴蘇的除了梅蘭芳等劇團成員外,還有返蘇回任的駐蘇大使顏惠慶博士及其隨員、中國電影代表團的明星影片公司經理周劍雲夫婦和電影明星胡蝶、《大公報》駐蘇記者、戈公振的侄子戈寶權。
經過近一個星期的航行,“北方號”於27日抵達太平洋海岸的重要商港海參崴。蘇聯國家樂劇協會特派專員羅加支基、海參崴地方當局代表、中國領事館代表早已等侯在碼頭。簡單的歡迎儀式後,梅蘭芳驅車前往海參崴最豪華的契留斯金旅館。他們在海參崴停留了三、四天,蘇聯遠東州州長、中國駐海參崴總領事權世恩分別設宴招待。
緊接著,梅劇團和胡蝶等人換乘西伯利亞快車駛向莫斯科。
這個國家自十月革命後,已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這對剛剛從戰亂不斷的國家走出來的人來說,都不免心存欣羨。去之前,梅蘭芳對蘇聯的歷史進行過全方位的了解,對“十月革命”,對十月革命的領導人列寧充滿敬意。因此,他到莫斯科次日便去紅場敬謁列寧墓,所獻花圈緞帶上款寫著“敬獻列寧先生”,下款“梅蘭芳鞠躬”。他是第一個向列寧之墓敬獻花圈的中國戲劇工作者。當天下午,他還在高爾基大街上的一家美術品商店購買了一尊列寧半身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