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禮,發現一個歪倒著的瓦罐,守廟人告訴他那是“佑座之器”——欹器。孔子說:
“吾聞佑座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命人注水實驗,果然如此。然後感
慨萬端地說:“那有滿而不覆的呢!”於是他從這個滿則覆的啟示中得出正確的處
世態度,說。“聰明聖智之人,要保持禮讓精神;武力征服天下之人,要保持敬畏
心理;富有四海的人,要保持謙遜的態度。”(《荀子·有坐》)
其四是注重實地考察。走出魯國,到諸侯國和周王室觀禮,增加知識,放大視
野。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夏、殷後裔之國杞和宋。《論語·八佾》記孔子說: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
故也。足則吾能激之矣。
《禮記·禮運》也載孔子說:“吾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
《夏時》焉;吾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夏時》,
即夏代觀象授時、頒歷布政的曆書;《坤乾》,論者以為是殷易《歸藏》,屬於占
筮和哲理書。可惜反映夏殷的歷史不多,對考察夏殷禮制幫助不大。後來孔子為觀
周禮而作的洛陽之行,卻讓他大開眼界,受益匪淺,終生受用無窮。史載孔子好學
深思,在知識和修養上很快便成熟起來,蜚聲貴族社會,甚至國君也有所耳聞。孔
子19歲取妻,20歲得子,昭公特賜雙鯉。孔子榮之,名其子曰孔鯉,字之伯魚。大
夫孟僖子稱讚孔子是聖人之後,其後必達。臨死,又將兩個兒了孟懿子和南宮括送
到孔子處學禮。僖子之子向魯昭公進言,請求資助孔子前往洛陽考察周禮,昭公欣
然許之,與車一輛、馬兩匹、僮僕一雙。洛陽,營建於西周初年,公元前770年平王
東遷,定都於是,至此建都已達200餘年,衣寇文物,甲於天下。孔子來到天下共主
周天子的都城,目睹其琳琅滿目的文獻、文物,當年西周盛世仿佛就在眼前,由衷
讚嘆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更加堅定了追求周禮、復興周禮
的信念。據說孔子在這次訪問時見到過中國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
名聃,楚人,當時正作周藏室史(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是道家的始祖,與孔子
積極求知和汲汲救世的精神相反,老子對當時江河日下的社會徹底地失望了,主張